家庭教育父母“童”学公益课堂-----《为当今家长们教育孩子支招》的观后感
浏览次数:1186 时间:2019-09-07
合肥市瑶海区第五十五中学 七9班家长 牛海东
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今天听了司有和教授的一节课,受益匪浅。两个多小时的课堂里,司教授以长者,学者,老师,父亲的多重角色,用通俗易懂的话,有理有据的,深入浅出的给台下的以及视频外的我们家长,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
虽然我为人父母13年了,因为没有实习期就直接转正当爸爸了,自己还有一身的坏毛病没有来得及改正,怎么当一个合格的父亲,一直在摸索、学习中。
丫头出生后,从咿呀学说话,到蹒跚学走路,我用严厉的方式在女儿幼小的心里,树立了威严,所以女儿从入幼儿园到小学阶段,基本上我说的话她不敢反驳,让做的事她也不敢违逆。在我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下,孩子上了初中(其实丫头小学的时候已经进入生理发育期,五、六年级开始,会跟妈妈顶嘴了)。一次无意(其实也是有心)翻看丫头的QQ聊天记录(虽然本人反对,但是丫头缠着外公外婆、妈妈,买了一部手机),看见丫头与同学的聊天内容里对我阻止她一次和同学相约出去玩,产生了怨恨(临近期中考试前的周末,丫头与同学相约下午去书店,我没有同意,阻止了她,因为她作业没有写完,还面临期中考试,我跟她说明了拒绝的原因,也告诉她可以期中考试后再与同学相约,然后我与丫头约好的同学的家长联系,取消了这次约会,当时丫头哭了半天,但也无奈的接受了),话语中充斥着许多口头禅,而且......,我震惊了,怒火瞬间爆发了,对着女儿一顿狂风骤雨。丫头哭着说了很多,有心里话,有平时想说不敢说的话。怒火过后,想着丫头说的话,我陷入了迷茫,甚至有一丝恐惧。我开始反思:丫头长大了,不再是我提着绳子的小木偶了,她有自己的思想了。我发现自己对孩子不了解了,再仔细想想,其实根本原因还是在我身上(就像司教授说的,孩子是没有错的,孩子原本是一张白纸,一切靠着父母的指引、教导、培养而成人成才,在孩子的青少年阶段这点显得更为突出),原来我陪孩子的时间太少了,进入初中后,我已经很少给丫头报听写,很少给她的作业签字,很少陪她玩,偶尔跟丫头谈心,也是说些大道理。给丫头报了几门补习班,一切学习上的问题都交给老师,认为这样对于孩子的学习,自己就已经尽力了。其实就像司教授说的,我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在没有搞清楚孩子心里愿不愿意补课的情况下,变相地给孩子增加了压力,挤占了孩子的休息,娱乐时间,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没有调动出来,反而拔苗助长、南辕北辙了。
司教授的课里列举了很多成功的孩子,怎么从顽童走上正路,很多他自己或者别的智者在孩子的生活、学习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行之有效的办法,都是值得我学习、借鉴的。改变孩子之前,应该先改变我自己。
丫头刚刚十三岁,今后,我要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让我的孩子快乐的长大,毕竟一声“爸爸”就意味着责任的开始,也是幸福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