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家庭教育父母“童”学》有感
浏览次数:1212 时间:2019-09-07
瑶海区大通路小学新海校区 六(10)班 何锦诚家长
近日,根据学校的安排,我们家长有幸观看了一场网上的家庭教育课程,看完课程,受益良多。中科大司教授的讲座针对社会当前家庭教育的状况分析一针见血,从科学性的角度剖析了家庭教育的难点和痛点问题,听完之后,有一种如梦初醒的感受。
孩子现在上六年级,正处于向着青春期迈进的时刻,虽然说孩子的学习成绩较好,课业情况无需家长过多操心,但是也逐渐出现家长说话孩子不听、时不时与家长大吵大闹等情形,对此我们家长一直干着急,没有好的办法。
听了司教授的课程之后,使我们家长认识到了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必须本着科学的态度,结合家庭实际进行,尤其是家长不可想当然的自以为是,更多的是要注意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我认为家庭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点需要谨记在心:
第一点,牢记孩子是一个有思想的个体,他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追求。在我们家长的眼里,孩子似乎都是永远长不大的,家长要为孩子的衣食住行学等各方面操心、拿主意。当孩子提出一些与家长想法不一致的观点或行动时,家长的第一反应是抵制和拒绝,对于孩子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很少有深入的思考。其实,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是有自主意识和作为的一种表现,因孩子“三观”尚未成熟,对世界和社会的认知不够全面,不免有错误的想法和行动,我们家长所需要做的就是正确的指出孩子的错误之处,纠正错误的行为。
第二点,教育孩子需要正确的方式和方法。这点是我们观看司教授的课程后得到的最大收获。孩子在婴儿和幼儿阶段,完全依赖父母,在进入小学三四年级之后,自主意识大大增强,很多时候开始质疑家长的说法和做法。家长对孩子的一片爱护之心,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一番苦口婆心的说教,很多时候孩子都不听。司教授的课程中,重点提到了这点,首先要肯定孩子想法和做法中的积极部分,再从其他方面迂回到议题上,避免直接的说教。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孩子日常做到的,家长自己也要做到。
最后一点,家长要有对孩子教育积极的态度和做法。随着孩子学习的不断深入,学习的知识面也越来越宽广,有不少内容已经超过了家长以前和现在的知识范畴,遇到孩子不懂得问题需要辅导时,家长首先要肯定孩子学习的态度和尽头,同时要想方设法的解决孩子的辅导问题,利用工具书或网络、报课外辅导班,都是一种手段。对于孩子的学习,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家长必须要每日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课内和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不能抱着孩子到了学校就全部是由老师来负责的心态。不论是学校,还是课外辅导班,家长必须要主动承担属于自己的那部分责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下一代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需要不断总结和反思的过程,是家庭与学校密切合作才能完成的一项伟大事业。此时此刻,孩子们正处于进入青春期的过度时期,我们要因材施教,保护孩子的个性特点,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孩子未来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