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观“合肥社区大学家庭教育父母课堂”有感
浏览次数:1243 时间:2019-09-07
合肥市瑶海区滁州路小学 一(1)班 王一帆妈妈 陈莉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是父母却没有经过任何的教育培训,就匆匆的担任了“第一任教师”。“望子成龙”,让我们想尽一切办法去教育和培养孩子,殊不知,有些举动却适得其反,孩子没有教育的优秀,孩子越来越不好管理。
如何教育孩子?孩子不听话怎么办?怎样提高孩子的成绩?
这些问题,困惑着每一位家长。
我们深深的觉着,家庭教育中,父母最需要受教育。
“合肥社区大学家庭教育父母精品课堂”的出现,让家长有了受教育的机会,帮家长解决教育中的困惑,让家长切切实实的为当好“第一任老师”的角色做准备。
“精品课堂”中,司教授用大量的事实依据和自己的亲身教育经验,明确的告诉家长们,“第一任老师”应该如何做,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做好。我受益匪浅,有以下几点心得和大家共同分享。
一、反思以前在家庭教育中的错误之处。
司教授特意提出了“早起教育机遇期(0-7岁)”这个概念,在这个机遇期内,孩子的各种活动技能得以形成。错过这个时期,这些技能形成相当困难,或者在这个时期形成了不好的习惯,今后想改,则也是相当困难的。
我的孩子,正处于这个时期的最尾端,她今年刚好7岁。我不禁反思:我的孩子,各种活动技能形成了吗?她有哪些不好的习惯呢?
我的女儿,她热情,开朗,天真,活泼,是我手心里的宝贝,我舍不得批评她,更舍不得打她骂她。只要是我能做到的,我都会尽全力去满足她所有的要求。女儿在上小学之前,穿衣、穿袜、洗脸、刷牙,包括吃饭,都是由我一手操办,当时,我觉得心安理得。可是,到了上小学的时候,我才发现,我的女儿在学校里不能自己照顾好自己:她不会系鞋带,不会拉拉链,更痛苦的是,她不会自己上厕所……这时,我开始心里不平衡了,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都会,你却不会?你也太笨了吧!我记得,当时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教会她拉拉链,穿袜子,自己上厕所。
“衣来张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是我一手造成的,我却还在埋怨她很笨!孩子用惊慌的眼睛无声的注视着我的时候,我有一种浓浓的无力感。就在磕磕绊绊中,我们度过了一年级上半学年。下半学年开始,我要求孩子自己动手整理自己的书本或学习用具,自己独自完成作业,她却做得始终是差强人意。
在学习了“精品课堂”后,我才明白,我的溺爱,让孩子差点错过了“早期教育机遇期”,差点就让她变成动手能力差的孩子。
结合司教授传授的经验,我反思过后,决定在家庭教育中,做到:不溺爱,不娇惯,多有耐心和细心,多鼓励,多引导,争取让孩子在7岁这个关键期,尽快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慢慢地追赶上优秀的孩子们。
二、把握好孩子即将到来的快速发展机会。
我深深的知道,不管现在如何弥补,我的孩子可能永远追赶不上在“早期教育机遇期”里全面发展的优秀的孩子,说实话,除了自责以外,更多的是担心,我的孩子就再也不可能优秀了吗?
司教授有明确的告诉我们,在即将来临的8-18岁,孩子还有一次快速发展的机会,那就是“早期诱发机遇期”。我认真学习了这个时期里,家庭教育中父母需要做的事情,发现,只要把握好这个时期,我的孩子还有可能成为优秀的孩子。
“早期诱发机遇期”是实施早期诱发的方法,通过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的水平,实现孩子快速发展的时期。
在这一阶段里,家长要做到“有意识地策划”,“不漏痕迹”的去“诱发”孩子,通过借助非智力因素,间接的提高其智力因素。
司教授的讲解深入浅出,他特别提出:“孩子学习能力强,成绩才会好;孩子学习能力弱,学习成绩就会差。”“就成绩抓成绩往往抓不好,只有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才能让孩子过好自己的后半生。”
听到这里,我的眼睛一亮,就像是前方有指路明灯照亮了一样,茅塞顿开。对啊,平时我也让孩子多做练习,我也不厌其烦地给孩子讲题,却收效甚微。我要提高孩子自己学习的能力才行!
结合我家孩子自身的特点和司教授传授的经验,我总结以下几点,来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1、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
让孩子自己动手,自己动脑,自己安排适合自己的,自己一定能完成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父母只做建议,而不做要求,让孩子成为这个计划和目标的主体,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激发其自学能力。
2、有选择性的参加课外辅导班。
父母听从孩子的意见,保留孩子想要学习的辅导班,取消孩子排斥的辅导班。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自己,让她有时间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如绘画、做手工等。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溺爱,不是完整的爱。“父母为子女计,计必深远。”为了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父母一定要痛下决心,不做“收拾小尾巴”的“仆人”!忘记带书本了,坚决不送;忘记把衣服带回家,让孩子自己去寻找;和小朋友闹别扭了,自己去和解……父母,只需要用爱和关注的眼光注视孩子就行,把手放开,她才能在踉踉跄跄中学会展翅翱翔。
4、养成独立动脑的习惯。
父母要抛开一切虚荣心,给孩子一个独立成长的阶段。遇到不会的题目,不要着急去讲解,先让孩子自己多读几遍;遇到做错的题目,不要着急找原因,让孩子自己思考哪里出了错;阅读过程中,让孩子简单复述书中内容,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性;遇到困难,先“袖手旁观”,让孩子自己去解决……我相信,从这些点滴中,我的孩子一定会自己开始动脑去学习!
5、学会做家务和经常锻炼身体。
孩子除了会自己动脑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积极的动手能力。让孩子自己整理书桌、书包、衣柜、床,甚至,鼓励孩子帮助家长打扫卫生,干家务;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孩子跳绳、跑步来锻炼手脑协调能力,使孩子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6、多出去走走,开阔眼界。
为了摆脱孩子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性,多出去走走,势在必行。亲近大自然,和朋友做游戏,去参观书本上的名胜古迹,去体会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让孩子从电子游戏中走出来,开阔了眼界,才能胸中有格局。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是参与者,是监督者,孩子才是重要的主体。为了孩子,家长可以奉献一切,可是,方法不得当,扼杀了多少孩子的天赋和前途,对家长进行再教育,深得人心,“精品课堂”的出现,让家长有方法可依,有经验可循,我们衷心的期望,“精品课堂”长期举办下去,让家长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孩子!
2019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