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言传 重身教,教知识 育品德——观《合肥社区大学家庭教育-父母“童”学公益课堂》有感

浏览次数:1444      时间:2019-09-07

合肥市瑶海区州路三(5)班    王子馨家长

2019年5月7日,我接到了滁州路学校班级通知,由瑶海区教体局承办的合肥市家庭教育网络直播课堂将于2019年5月8日上午的9点进行网络直播,担任此次主讲人的是司有和教授我怀揣着激动的心情等待着直播的到来。

2019年5月8日上午九点合肥社区大学家庭教育-父母“童”学精品课堂走进瑶海区课堂在和平路小学进行现场直播,我们虽然没有亲临现场,但是通过网络课堂,也使我们这些“盲教育”的家长看到了光明。首先司有和教授引用了习主席在2016年12月12日,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中的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语: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要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引导他们有做人的气节和骨气,帮助他们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习主席的这番话,非常精透了道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社会、学校教育合一的必然性。

整个直播司教授以自己的儿女的教育作为范例以及大家耳闻能详的身边事语重心长的给家长们注入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司教授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讲解:1、当今家长的机遇和困难2、我教不了孩子,咋办?3、孩子不听话,咋办?4、家长学习没有效果,咋办?可以说这几个问题都是我们平时在教育孩子中都能碰到的问题,也是当今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

一、当今家长的机遇和困难

司教授用了很长话语为我们讲述了对少年班的研究证实了家庭教育的机遇。用各种实例讲述了科大少年班的辉煌成果,以及早期教育机遇期(0-7岁)的验证、早期诱发机遇期(8-18岁)的验证。小学阶段是正处于早期诱发机遇期的早期阶段。习惯养成想改很难,这里司教育引出了印度狼孩的故事与日本士兵横井庄一的故事,很清楚透彻的说明了早期教育影响孩子一生。

司有和教授在少年班研究中发现:少年班里有60%的学生出生在中小知识分子家庭,受过良好的早期教育,但仍有40%的学生出生在工人、农民家庭。这些同学很少经受过良好的“早期教育”,小学甚至初中时还成绩平平,智力中等;后来是在某位老师或家人的激发下获得快速发展的。对此,司教授提出了针对9岁到15岁、智力中等学生的“早期诱发”家庭教育模式。司教授将这一方法用在自己的家庭中,使错过了早期教育时期、成绩平平的一双儿女获得了快速发展。儿子东子考进了科大少年班,获博士学位后赴美做博士后,现在是美国布鲁海汶国家实验室物理系的研究员。女儿晓春在美国获计算机硕士学位,现任美国某企业的高级程序员。司教授提出的“早期诱发”,并非指父母重金延聘名师,也并非爹妈辞职陪读,而是指通过用一系列的活动触动孩子心理上的“开关”、使他们具备了成为“超常儿童”的那些非智力因素来实现的。那么什么是非智力因素呢?非智力因素是:广泛浓厚的兴趣品质、专一强烈的注意品质、高度的自觉性品质、不甘落后的好胜攀比意识、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非智力因素造就“超常儿童”司教授分别就这些要素用详细的实例为我们家长讲述了这些因素的重要性;如武汉的黄茂芳,全校闻名的“打架王”浙江镇海的施展受谢彦波的激励,自学13岁考入科大数学系,28岁成为法国居里大学数学教授、博导等诸多事例。司教授也提及到了当今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对孩子的逆反心理是家庭教育中至关重要的问题,逆反心理的存在,增加了家庭教育的困难。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是: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自我意识的产生并逐渐增强,形成自我管理的意识,就是矛盾的存在点。逆反现象在生活中显而易见“顶嘴”、“吵闹”、“沉默”、“离家出走”等现象。可以说这些都是我们家长最害怕出现的现象。所以有了司教授的这些方法,我相信一定会对我以后教育孩子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二、我教不了孩子,咋办?

事实上不是我们家长教不了自己的孩子,是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上有误区。首先司教授纠正我们家长认识误区:1、不能急于求成,要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学校主要解决智力因素的提高,家庭主要解决非智力因素的提高。2、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司教授用了一句话说明了对这句“广告词”的回应。司教授总结,和孩子自己的过去相比,有进步,就是“赢”。3、最好的管就是“不管”、树大自直、顺其自然,这些说法其实是有针对性的,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可以这样。此处司教授沿用一则网瘾“神童”的实例来更加透彻的讲述了这一观点。司教授还为我们指明了只要做到“一个原则、三句话”就是好家长;一个原则: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的,家长必须先做到)三句话:准确地判断孩子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设法找到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人;协同这个人把问题解决。

三:孩子不听话,咋办?

司教授很直白的表述了让孩子听话的方法:不露痕迹。分别从什么是不露痕迹,为什么要不露痕迹、怎样才能不露痕迹三个方面进行讲述。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尽量不让孩子看出来是你在教育他。通过事先铺垫法、欲留先纵法、预留缺口法、借题发挥法和认同再议法。举一则女孩儿早恋的案例说明了这几个方法的可用性。的确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通常都是表露在外的,几乎很少能做到这种不露痕迹的,听了司教授的方法,我知道了如何做到教育不露痕迹。

四:家长学习没有效果,咋办?

司教授总结了各位家长虽然学习了阅读了很多的育儿书籍、培训班但是始终不见成效,是因为家长学习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1、方法只解决能不能做,并不解决愿不愿意做2、不明白方法的效果与该方法的使用条件有关3、只知道询问“怎么办”,不知道自问“为什么”4、家长使用方法的态度不妥,往往家长都是采取“命令式”、“任务式”的口气,所以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所以一直不见成果。通过司教授的话,我知道教育是极其漫长的一条路,不能急于求成,碰到观念不一的,要讲究策略,讲究方式方法。

司教授短短的两个小时四十分钟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现实的案例。司教授采取深入浅出的办法为我们这些在孩子教育上不知所措的家长的指明了方向,司教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身边的事迹为我们一个一个案例讲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孩子前必须自己先做到。科大少年班的案例说明早期诱发因素的重要性,但是这是个家庭教育的方法,不是培养天才、神童的方法,是帮助我们家长促进普通儿童、实现比较快的发展的方法。我们家长今后会利用孩子们的这种广泛浓厚的兴趣品质、专一强烈的注意品质、高度的自觉性品质、不甘落后的好胜攀比意识、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共同营造家校合作的氛围,共同教育祖国的花朵!让我们的孩子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成长!                                                       2019.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