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学习 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
浏览次数:1334 时间:2019-09-07
——观看父母“童”学课堂《为当今家长们教育孩子支招》有感
合肥市瑶海区蚌埠路第二小学
家长:严美勤
五一前,孩子对做作业有点抵触情绪,待他情绪好转,我与他约定:“你好好上学,我好好上班,放假了我带你出去玩,我们就好好玩。”本以为小家伙会欢呼雀跃,没想到他会说:“妈妈,你也要好好学习呀,不是说要活到老学到老嘛。”我欣然一笑:“是的没错,妈妈也要好好学习的,不然怎么跟得上宝宝呢!”
有人说:开车尚且需要考驾照,而家长却是不需要培训上岗的。细思极恐。网络上近期出现的几个极端事件,吴谢宇案、上海17岁少年因与母亲争执跳桥案,让人惶恐的同时,也侧面反映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家长教育的缺位,社会评价体系的单一化和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忽视程度。
古代以孝道治家,父为子纲,父母是绝对的权威,还有不少父母迷信“棍棒底下出孝子”,在现代这个人人追求“自由、平等”的社会,显然已经过时。我们只是偶然成为了一个孩子的父母,作为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我们几乎都是摸石头过河,懂的其实少得可怜,我们少有像今天这样的机会,聆听大师的讲座,跟着老师的脚步去成长。因此,非常感谢合肥市教育局、合肥社区大学、安徽省家庭教育研究会能推出这样的课程,让我们离做“称职家长”更近了一步。
就我个人而言,从孩子出生到如今上了小学一年级,从懵懂无知到窥得一点点曙光,我的7年育儿史也是一段不断升级打怪的“血泪史”。没有谁教过我怎么做一个母亲,只有从书里学,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张瑞敏《爱与自由》、《捕捉儿童敏感期》,《正面管教》,怪”永远在升级,搞不定的时候,郁闷之余,也只有内观自己,是不是所学不够用了?是不是得跟上小怪的成长速度升级了。除了这类专门讲育儿的,又开始研读心理学书籍,《亲密关系》、《当你遇见一个人》、《不要用爱控制我》……知易行难,以上这些,“对付”一个7岁小孩儿还时有困惑,何况未来,我还将要面对小升初、初中升高中、青春期、高考等一系列的挑战,想到这些,更是觉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家长的成长,一刻也不能松懈。
司教授分享的怎么说孩子才会听?我感触较深,我相信,一对身心健康的父母亲,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培育与呵护,孩子可以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只可惜我们不可能把我们走过的弯路、掉过的坑都拷贝一份,传输到孩子的大脑,如果可以,我相信很多家长真的会愿意这么做。为什么我们掏心掏肺为孩子好,孩子却不听呢?因为我们缺乏方法。司老师说的“认同再议”,我认为就是一个非常值得学习、而且非常具有实操性的方法。
有人说: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在一起,唯有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为了分离。 是的,我们的孩子,最终会走向社会,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都是为了让我们的孩子未来走上社会时,是一个身心健康、自立自强、对社会有用的人。
诚如司教授所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一个伪命题,人生的起点不止一个,人生更像是一场马拉松,我们拼的不是一开始的速度,拼的坚持到最后的毅力与信心。
作为家长,我们的使命是,一路上要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补给要做到位,在孩子松懈时为孩子加油打气,在孩子疲惫饥饿时为他做好能量补给,在孩子受伤时给他温柔呵护,奔跑的事,那就交给他自己吧,那是他们擅长的事。
我们带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是想让他看看这个世界,去感受爱、去体验美好,去挑战自己,去自由飞翔。我们手把手教会他社会规则,引导他与人为善、和别人和谐共处,帮助他建立一个正向的价值体系,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活到老,学到老”——小孩说的一点都没错,尤其是现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知识迭代更新速度超快的社会,作为父母,更需要拥有着不竭的学习力。愿我们都成为拥有终生学习力的父母,用温和与坚定的爱意帮孩子完成他来这个世界的使命,愿每个孩子在家长的呵护下,在未来更开放、更多元化的社会体系下,成为他自己,拥有他的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