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社区大学家庭教育父母童学课堂观后感
浏览次数:1106 时间:2019-09-07
看完讲座之后,颇有感触,有迷惑,也有感悟。
首先是瑶海区教育局副局长张女士的发言,她对瑶海区的家教发展做了简要介绍,一是坐实家教主题系列活动,二是美丽家长的评奖表彰,三是万名教师进家的活动,四是书香家庭的亲子活动,五是做好家长志愿服务的活动,这几项都取得较大的成功,为家教进家,普及家教知识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为瑶海家教试点区的发展也作出巨大成就。
不得不说,这是一项惠及万家的成就。
之后是司有和教授的演讲,从当今家长的际遇和困难,家长不会教怎么办,孩子不听话怎么办,家长学习没有效果怎么办四个问题做出详细解答,为家长解惑,点迷。
在当今家长的际遇和困难中,司教授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两大时期做出了规范和阐释,0-8岁是家庭教育的关键时期,9-15岁是家庭教育的诱发期。众多家长在家教中的重点时期能够有所了解,在孩子成年前的几个时期的教育做出了明确的阐释。那么,在这两个时期,家长又会遇到什么问题呢?也就是家长不会教的问题。
在传统的教育里,家长急于求成,力求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那么,所谓的起跑线又是什么呢,所谓的输赢又是什么呢?司教授做出了回答。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有起点,都是起跑线,所谓的输赢要和过往相对比,在不断的坚持中,不断的超越过往的自己,那就是赢,相反,原地踏步甚至后退,那就是输。另外,在培养孩子的过程里,我们是该顺其自然,放任生长么?在培养孩子的过程里我们的重点是做人还是成才?
孩提时代的孩子没有那么的分辨能力里,没有对和错,作为家长的我们需要的是不放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不断的纠正他们,教授他们做人,树德,德要配位,高知低德,难免在将来走上歪路、邪路。所以家长要积极给予引导。然而,作为家长,要怎么去引导孩子呢?主要是一个原则,三句话:
以身作则的原则。
判断孩子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到能解决问题的人,协同解决问题这三句话。
以身作则需要整个家庭的统一声音。但是,从古至今,不同辈分时代的人之间的认知是不一样,爷爷辈和父亲辈各有自己的教育方式,那么两者之间是否会产生矛盾,如何做到统一声音呢?如果能够统一声音,对孩子的教育当然起到积极作用,如果不能,是否会成为家庭问题的催化剂?
另外,三句话的提出是很有见地的,当然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能够解决很多事,这也是家长可以采用的一种方式,不一定非要跋涉百里去寻找一个合适的人。
司教授提出的第三个问题,孩子不听话怎么办?司教授传授了几种方法:事先铺垫法,欲留先纵法,预留缺口发,借题发挥法,认同再议法,这些都是很好的解决方式,但是,面对不同层次,不同性格,不同环境的家长,是否能适用这些方法呢?杭州的杀鱼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是每个家长都能成为孟母,都能为孩子做到三迁,家长首先要生存,其后才能谈道教育,或者说,当教育不平衡,贫富不平衡的时候,这些方式不全适用于所有的家长。
最后,司教授提出的家长学习无效果的问题,点出家长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需要从孩子身上找原因,也要从自身身上找原因,这无疑为家长敲响警钟,古来已久,律人易,律己难,家长需要对家教理论和方法有恰当的理解,方能在孩子和自身去的效果,只看到孩子身上的问题,却无法明晰自身的问题,无疑为良好的家教的发展树立的障碍。
总而言之,解决问题的方法永远比问题要多得多,依据自身的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这是家长所要考虑的。而家教理论和活动的普及为家教以及孩子的的健康成长做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这是值得肯定的。
三一班 颜川婷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