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要莫如教子——父母童学公益课堂讲座观后感
浏览次数:1431 时间:2019-09-07
合肥市瑶海区蚌埠路第四小学
五(1)班陈若兮家长
孩子不听话,咋办?家长不会教,咋办?学习没有效果,咋办?在听了司有和教授的讲座后,我终于找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金钥匙,犹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不愧是大方之家的讲座,高深的道理在简单实在、接地气的例子和幽默诙谐的语言当中娓娓道来。
讲座内容主要包括家庭教育的机遇和困难,家长在自我提高中的认识误区,以及如何做个好家长。司教授特别指出:“没有房子可以等,没有车子可以等,没有发财可以等,唯独孩子的教育不能等。”古人也曾云:“至乐无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孩子在年幼时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他们就像河水的源泉,活泼而无拘无束,一旦被导向某一方向,就能转变它的流向。人与人之所以不一样,主要是因为在后天受到的教育方式不同,尤其是早期教育和早期诱发机遇期间所受的教育,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都会在未来漫长的一生中发挥重要的影响。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我们家长来说,教育是一门永远也学不完的课程。司教授通过大量事例来指导大家如何做个好家长,其中一句话让我感触颇深:“孩子不听话,不是孩子的错,是家长没有说到孩子的心里去,需要改变的是家长。”
说起来很惭愧,以前每当和孩子交流不畅时,我就有种“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感觉,就会羡慕别人家的孩子是多么多么的听话,抱怨自己家的孩子是多么多么的不听话,却从未想过我自身有什么问题。听完讲座我认真反省了下,发现自己以前不管是态度或口气都是妥妥的反面教材。当孩子在诉说杂七杂八的事情时,我会比较不耐烦,觉得这些没有意义,却从未想过在大人眼里很天真的问题,在孩子心中可能是很复杂的。如果当时我能认真听进去,产生了共情,孩子才会敞开心门,可我的不耐烦却在无形中悄悄了关上了这扇门。当我想和孩子谈话的时候,经常是上来就这样:“孩子,我们今天谈一谈吧!”不是以教训就是以哄人的口吻来和孩子说话,孩子是敏感的,她能感受到我没有把自己放在与她平等的地位上,她会觉得我在控制她、命令她,所以她就会反感和抵触,更不可能说出自己的真心话,也就没法好好交流下去了。
为了解决大家的困惑,司教授详细介绍了五种“不露痕迹”的方法,归根结底为一句话:亲子交流需要心的沟通。朱熹曾说:俗语所谓将心比心,如此则各得其平矣。孩子,是我们生的没错,但他们也是独立的个体,我们要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和尊重。首先我们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不但要听完孩子的讲述,还要理解她表达的意愿,注意体会她的感受。然后要了解孩子,明白她的发展和接受程度,寻找适合的交流方式,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替孩子解决问题。最后才能达到教育孩子健康、快乐的目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家庭教育之路任重而道远。我希望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找到适宜培养自己孩子的方式,在合格家长的道路上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