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合肥社区大学家庭教育父母童学公益课堂《为当今家长们教育孩子支招》讲座有感

浏览次数:1235      时间:2019-09-07

蚌四小 五(5)班刘梓涵家长:谢宁

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爱子女以其道。爱子女就要重教育,然而要教育得法,教育得好,就成了困惑家长的最大难题。今天有幸听了司教授的《为当今家长们教育孩子支招》讲座,收获很大。司教授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的:

1. 当今家长的机遇和困难

2. 家长不会教,咋办?

3. 孩子不听话,咋办?

4. 家长学习没有效果,咋办?

司教授针对家长的困惑,进行了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讲解,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现实的案例,使家长们受益匪浅,真正做到了为家长“支招”。

通过聆听此次讲座,使我深受启发,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也使我深深的感受到对孩子的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生涯课。通过今天的直播观看学习,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抓好家庭教育首先要把握好两个机遇:

1)早期教育机遇期(0-7岁)非常关键,此阶段是孩子的各种活动技能形成的关键时期,错过这个时期,这些技能的形成则相当困难。或者,这个时期形成了不好的习惯,今后要想改,则也是相当困难。有句俗话说:“三岁看老”,因此,在此期间做好家庭教育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2)早期诱发机遇期(8-18岁),“诱”,是有意识的引导,诱发的内容是非智力因素。所以错过早期教育机遇的孩子,并不是就定型、就无计可施了,在孩子成年之前还有一次快速发展的机会,那就是实施早期诱发的方法,通过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的水平(如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兴趣、好胜心及自我攀比心等),以此依然可以来促进孩子智力的快速发展。

另外,我们家长都知道孩子存在叛逆期,逆反心理的存在增加了家庭教育的困难,如何应对孩子的逆反心理,就成了我们家长头痛的问题。孩子不听话,跟家长对着干,问题不是出在孩子身上,而是家长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对。针对孩子的逆反心理,不能指令、不能强制,越强制越逆反,只有正确的诱导才是可行的。让孩子听话的方法,要不露痕迹,怎样做到不露痕迹呢,比如可以用事先铺垫法,或欲留先纵法,或留缺口法,认同再议法等。

二、孩子的教育要把握当下

没有房子可以等,没有车子可以等,没有发财可以等,唯独孩子的教育不能等,因为等孩子到十七八岁基本就定型了,要改就很难了!但教育孩子也不能急于求成,不可能一劳永逸,是一个需要家长长期付出的过程。每一个孩子都不一样,教育孩子不能拿别人的经验及方法生搬硬套,只能根据家教的原则,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设计其适用的方法。家庭教育,也是家长自我提高的一个过程,而要做一个好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的,家长首先自己先做到,给孩子树立好榜样。教育孩子时,长辈们要意见一致。作为家长,我们并不是万能的,父母能力弱、不能满足孩子要求的要勇于承认。在解决不了孩子的问题时,要发挥自身的全部解数去找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人。

家庭教育的方法再好,不去做只能是方法,只有坚持去执行才能收到效果。只有用心浇灌的花才会开得更美!正如和平小学副校长所说,父母是照亮孩子一生的光,而要想孩子的世界明亮,父母要先有光。“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所以作为父母,在孩子家庭教育上我们任重而道远。那么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应多加强与孩子之间的互动,给孩子积极向上的影响,并给孩子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家长的鼓励下,许多孩子都能在快乐中改变,在快乐中成长。我们不要因为孩子一次考试成绩未达到高分就苛责孩子,而要鼓励他,帮助孩子分析没做对或者没做出来的原因,找到做题的方法,下次孩子遇到这样的问题就不束手无策了。赏识孩子会给孩子带来快乐的动力、向上的自信,其奥妙就在于它卸掉了压在孩子心上自卑的巨石,这样孩子的潜能就会火山一样爆发。

五、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环境很容易改变一个人,尤其是对孩子而言。夫妻恩爱、家庭和睦,才会孩子感受到爱的存在,家的温暖。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是任何感情都无法代替的,做父母的要好好珍惜这种亲情。和睦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积极的,向上的,孩子只有生活在充满爱的家庭里才会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才会懂得去爱别人、爱社会。家长要常读书、常读报,让孩子感觉到读书看报是件很快乐的事情,时间久了,孩子自然就会喜欢学习的。

 

身为父母,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培养好,让孩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让他们拥有自信自强的心态,拥有独立健全的人格,对学习充满兴趣,对生活充满热情,对他人和社会充满爱。
    通过司教授有理有据地分析,我懂得了,养育孩子好比是种庄稼,在特定的生长阶段要给予特定的养分,一些机会错失之后就永远无法弥补,因为孩子成长的每个敏感期都是稍纵即逝。正如司教授在讲座中所说“没有房子可以等,没有车子可以等,没有钱财可以等,唯独孩子的教育不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