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再吵,我就跳楼”那些父母常吵架的孩子,后来都怎样了
浏览次数:1976 时间:2019-09-07
贵州一对夫妻,因为生活琐事发生激烈争吵。
女儿劝不住父母,气得要跳楼。
母亲拦住了女儿,让她回房休息,夫妻两个人继续「开战」。
直到警察赶来,才发现孩子已经昏迷不醒了。
民警连忙催促其母赶紧给孩子披上衣服尽快送医。
所幸救治及时,女孩并无大碍。
如果孩子因此有个好歹,相信这对夫妻会自责一辈子。
话说回来,孩子的内心得多恐慌,多无助,才会被「逼」得要跳楼、甚至被气晕?
父母吵架,为什么受伤的永远是孩子?
为了平息父母争吵,他选择了跳楼自杀
还记得前些年看到的一个新闻,让人心痛不已。
一名14岁的男孩,父母平时总是吵架。
他曾多次劝阻,甚至说过:「你们再吵,我就跳楼」。
但都没用,父母每天依旧吵个不停。
最终,为了让父母停止争吵,也为了逃离这种糟糕的处境,他选择了跳楼自杀。
他用最极端的方式,来抗议父母长年累月的争吵不休。
有些父母或许不能理解,大人之间的矛盾,孩子为何会有如此过激的反应?
那是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渴望拥有一个温暖有爱的家。
在孩子心中,爸爸妈妈是自己最爱的两个人,看到他们互相攻击、彼此伤害,孩子会感到害怕、焦虑、煎熬,会觉得家变得冰冷可怕。
当他们试图改变这种情况而无果之后,就会选择逃离,而逃离的方式,很可能就会比较偏激。
父母吵架时,孩子是什么感受?
泰国的一个小短片,精准地描绘出了父母吵架时孩子的心情。
在孩子眼中,不停地争执、扭打的父母,就像是两只凶猛的怪物,他们在互相咆哮、撕咬。
孩子吓得慌忙逃跑,「怪物」却穷追不舍。
女孩满手是血,发出绝望的尖叫……
目睹父母争吵,是孩子内心最恐怖的画面。
知乎上有一个提问:「有一对天天吵架的父母是什么体验?」
获赞最多的回答是:
影响是深刻而悠远的,就像刻在骨子里的一样。
不相信婚姻。他们毁掉了我对婚姻的向往。
极度的不自信。有人夸我,我会羞得无地自容。
敏感、恶毒。越是亲近的人我越是怀疑他们内心藏奸。
还有网友说,父母一吵架,自己就变得特别「懂事」。
但其实,看似「懂事」的背后,隐藏的是孩子的隐忍、恐惧以及讨好,是对自我情绪的压抑。
表面上看是一种「懂事」,其实却是一种内伤。
最可怕的是,在父母吵架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很容易形成暴力、自私、冷漠等不良性格。
明明是大人之间的矛盾,却要孩子耗尽大半辈子去自我救赎。
「我有一个家……从来不吵架」
刚跟老公结婚那几年,我们也经常吵架。
后来女儿出生,会说话以后,每当我们发生争吵,女儿就会说:
「爸爸妈妈,你们不要再吵了!」
看我们无动于衷,女儿就会唱起那首温暖的歌:
我有一个家
幸福的家
爸爸妈妈还有我
从来不吵架
……
看着孩子泛着泪光的眼睛,我们两个都羞得无地自容。
为了给孩子一个幸福的家,我和老公逐渐减少了争吵的次数。
「父子亲,夫妇顺」,有一个和睦有爱的家庭,是每一个孩子内心的渴望,也是他们最值得骄傲的事情。
《2018年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
孩子认为人生最重要事情的首位是「有温暖的家」。
生活在温暖和睦的家庭,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有网友说:
「生活在和睦的家庭,有纠纷也能通过互相沟通解决;
遇到困难,比如经济方面,全家人也能一起承担;
遇到好事,大家会一起分享那份快乐。
总而言之,是一种幸福的滋味。」
同事文文是一个阳光乐观的女孩,她把自己的这种性格归功于父母。
她说,自己的父母文化不高,但是他们最伟大的地方,就是给自己创造了和谐的家庭氛围。
父母不是「相敬如宾」,他们偶尔也会有斗嘴和摩擦,但是每一次,他们都能用巧妙的方式化解。
父亲带着满身酒味回来的时候,母亲忍不住抱怨他是个酒鬼。
父亲也不生气,笑呵呵地搂住母亲,在她脸上吧嗒亲一口,然后说:
「我是酒鬼,那你就是酒婆。」
每当这时,母亲就会一边给父亲倒杯蜂蜜水,一边嗔怪他没个正形。
萨提亚曾说过:
「夫妻是家庭的建筑师,父母恩爱的家庭就像一个温暖的巢,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不吵架不等于和谐美满,没有沟通和交流的婚姻,会让孩子长期处于压抑的氛围。
但每天的唇枪舌战,带给孩子的伤害更大。
牢记「三要两不要」,吵架不伤娃
两口子过日子,难免会有磕磕碰碰。
当我们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没必要一味地粉饰太平,给孩子营造表面的「假美好」。
当着孩子的面,偶尔拌拌嘴或「吵吵架」,也无关紧要。
但如果不想让孩子因此受伤,就一定要牢记以下「三要两不要」。
三要:
• 要让孩子明白,不是他的错
6岁以前的孩子会认为,父母吵架是因为自己。
如果忍不住当着孩子的面彼此发了火,事后一定要告诉孩子:
这不是你的错,只是大人之间的矛盾,爸爸妈妈还会像以前一样爱你。
• 要让孩子知道,爱依然没有减少
主持人杨澜曾跟老公发生过一次激烈冲突,把孩子吓坏了。
事后,两个人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他们来到孩子房间,单腿跪在地上,用平视的角度跟孩子解释:
「爸爸妈妈刚才做了一件非常错误的事,我们俩真诚地向你道歉。
请你原谅我们。
第一,爸爸妈妈彼此之间还是相爱的;
第二,我们不想让你受到任何的惊吓和伤害。」
孩子接受了父母的道歉,并没有因此受到太大影响。
父母吵架,孩子最怕的是他们不再爱彼此,更怕他们不再爱自己。
因此,我们一定要让孩子明白:
两个人有不同观点很正常,吵架,也是沟通问题的一种方式;
但爱,不会在争吵中消失。
• 要当着孩子的面和好
同事说每次他和老公拌嘴的时候,5岁的儿子都会自顾自地玩,有时候还让他们小声一点,别吵到自己。
孩子为什么这么淡定?
因为他知道,父母吵架,最后总会和好的。
同事说,他们每次吵完,都会当着孩子的面和好,有时候是彼此来个拥抱,有时候是老公亲下她的脸颊。
孩子能感受到父母之间的爱并没有减少,因此也就不会太在意了。
两不要:
• 不要人身攻击
我们可以说对方哪个行为让自己不满,但不能攻击他是自私、傻缺、白眼狼;
我们可以说自己太累需要帮助,但不能骂对方软弱、无能、又没用。
正确的吵架方式,是简单直接地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和需求:
「我现在心情很……因为你做了……我希望你能……这样……」
图片来源:《柯南》
• 不要拉孩子站队
我从小一直对妈妈有一种抵触情绪,每次她和爸爸吵架,我都会站在爸爸这一边。
因为我觉得她脾气大,对奶奶还不好。
我之所以会有这种认知,是因为爸爸经常向我灌输这种思想。
他总是说:
「你妈妈脾气不好,动不动就对我发火,这也就算了,对你奶奶也没个好脸色。」
小时候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长大以后才发现,其实,很多时候错不在妈妈。
从小到大对妈妈的这种抵触情绪,导致我和她之间有一些疏离,我不会跟她说知心话,也很少听她说心里话。
夫妻之间闹矛盾,千万不要拉孩子站队,更不要在孩子面前一味地说对方的坏话。
夫妻床头吵架床尾和,也许吵完就没事了,但被迫进入战营的孩子,却会受到一生的影响。
有数据调查显示:
一对夫妻大概每年会吵架189次,平均2天一次;
按照40年婚姻算,一生大概吵架7500次。
也许吵架在所难免,但至少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当着孩子的面,发生激烈冲突。
偶尔的拌嘴并非不可,至少这能让孩子从小明白:
婚姻或许不够完美,但这并不妨碍它能带给我们温暖和爱。
文章来源:凯叔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