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疑问:我那么爱孩子,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和我沟通呢?

浏览次数:1314      时间:2019-09-07

文章来源好爸妈在线(hbm100)

一位亲戚很苦恼地对我说:“前几年生完孩子后我就辞职了,全心全意陪伴他。上学后,刚开始他还会跟我学舌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后来什么都不肯说了,问了也不说。好多事,比如他在学校摔倒了,还得他同学告诉我,我才能知道。”

我联想起几天前的一件事。


前几天带跃跃去艾灸时遇见一个孩子,孩子跟艾灸的老师说:“老师,我后背疼,我感觉里面长了一个疙瘩,你轻一点。”


老师问:“你告诉妈妈了吗?”


孩子答:“没有。反正告诉她,她也不会相信的。”我的心当时似乎揪了一下。


纵观身边诸多孩子不愿与家长沟通的家庭,发现孩子在与家长的相处过程中,均得到过多次不满的体验,最终不再对家长敞开心扉。



采访身边的亲朋好友,总结出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家长给了孩子“不信任”的体验


开头那位亲戚的孩子浩浩跟跃跃年龄相仿,经常来我家玩。


两个小孩在屋里一边玩玩具一边聊天,我在客厅收拾房间,偶然听到一些小片段。


两个孩子分别讲自己在学校的糗事。


浩浩说:“我把漫画书带去学校,课间有同学借去看,结果别的小朋友争抢,就被老师没收了。”


跃跃说:“我也有过。老师让自己去找老师道歉,还让回家告诉家长不允许带漫画书去学校。”


浩浩说:“道歉后老师就把书还给我了。回家后,我妈知道了使劲数落我,说我不听话,非得看漫画书,耽误学习。把我的漫画书全扔了!”


跃跃说:“我跟妈妈保证了,不再带去学校。”


浩浩说:“我还保证了不会耽误学习,也不管用。我妈还是都扔了。”



家长给了孩子“不尊重”的体验


一位朋友说:

上六年级那年,我和我妈说了一件心事,类似于对其他亲戚的看法和态度,后来被我妈在过年的时候拿出来当做调节氛围的段子。


自那之后的十多年里,我再也没有跟家里说过任何知心话了。


家长给了孩子“翻旧账”的体验


大学同学倩倩说:

我小时候就已经受够了。


我说肚子疼,爸妈会翻出几千条我曾经瞎吃瞎喝的证据。


我说头晕,爸妈会说“平常告诉你几千遍坐姿坐正了就不听……”


我感冒了,爸妈也会吼:“不是叫你多穿衣服注意别感冒吗?”就好像我希望自己感冒一样。


家长给了孩子“不讲理”的体验


同事小花说:

妈太不讲理了,跟她没法沟通。


比如我超级兴奋的和我妈妈说:“我想养一只小狗或者小猫。”


妈妈会说:“不要每天想这些,你把学习搞好就行。”


我跟妈妈说:“同学会唱歌会跳舞,有很多才艺。”


妈妈说:“你把学习弄好就行,这些都没用。”


上大学后,别的同学都有特长,我妈又嫌弃我:“你看看人家,再看看你!”


小花说:“这样不讲理的家长,我还怎么跟她沟通?”



家长给了孩子“过度紧张”的体验


朋友西西说:

有什么事我是愿意告诉妈妈的,因为我知道妈妈十分爱我。


可是妈妈总是过度紧张,我不想让她担心。上了大学之后,也不怎么和她沟通了。


比如我因为长青春痘烦恼,我妈比我还紧张,到处打听偏方。


一会儿回来要给我脸上抹醋;一会儿听说喝中药管用,开一堆中药回来让我喝;后来又听说美容院见效快,拉我去美容院。


我如果告诉妈妈我哪里不舒服了,我妈妈能好几天睡不着觉担心我。


以后我给家里就只敢“报喜不报忧”了。


爱孩子的家长希望孩子无论大小事情都愿意向我们倾诉,却往往忘了表达“爱”的方式也需要自由、平等与尊重。



正面管教告诉我们:


当孩子犯错时,家长和善而坚定地让孩子知道错误是学习的机会当孩子表现好时,家长和善而坚定地运用鼓励


我们需要对孩子的情感感同身受,和孩子站在平等的位置,才能引导孩子毫无压力地对自己畅所欲言。


今天放学做完作业后,答应送跃跃去同学家玩。我俩到了楼下,我发现忘给孩子带水杯了。


跃跃说:“妈妈,你上楼取水杯吧!我在这里帮你开自行车。”


我同意了,就独自上楼了。


待我下楼时,发现跃跃趴在一楼对讲门外面用渴求的眼神看着我这个“救星”终于到了。


委屈地说:“妈妈,自行车很重,我打开车锁后,想把它搬下台阶。结果后面还有辆自行车就被我碰倒了,我好不容易把倒的自行车扶起来,实在搬不动……”


我有点心疼懂事的孩子,说:“没关系,咱们一起搬。”



愿天下家长都能给孩子爱且自由的美好感受。


孩子你并不孤单,我就在这里,有什么困惑,我们都可以一起解决。


这样,孩子方能与我们良好沟通,与各位家长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