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正确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关键——父母“童”学精品课堂观后感
浏览次数:1144 时间:2019-09-07
合肥市瑶海区第十一中学 高二2班 罗惠艳(李圣哲家长)
有幸参加合肥社区大学家庭教育父母“童”学精品课堂,并聆听了中科大司有和教授所作关于《为当今家长们教育孩子支招》的讲课,深深感悟到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对于孩子健康顺利成长的重要性。父母家庭是孩子们的第一课堂也是对孩子影响最深远、最全面的课堂。
孩子是国家和家庭的未来,孩子们必须从小养成有爱心、守纪律、爱劳动、爱学习、爱锻炼、能承受压力、能正确解决面对矛盾和困难,这样才能健康、积极的成长,长大了后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而 当今社会生活和工作节奏越来越快,虽然人们的生活物质水平提高了,但是无论是上班一族还是自由职业者,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作为孩子的父母,为了在社会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上班时间之余,还要学习充电、应酬维护社会关系、加班完成额外的工作任务。这样导致父母陪伴孩子作业、锻炼、谈话交流的时间很少。从小到大,孩子们的教育往往缺少父母的耐心陪伴、严格教育。等到孩子进入青春期,性格习惯基本定型后,改变就很难了。在此结合司教授的演讲和自己的体会,做几点父母教育的心得体会。
1.切忌过度宠爱孩子。许多家庭是孩子爷爷奶奶和孩子一家住在一起。有些孩子父母由于平时没有时间陪同孩子,丢给爷爷奶奶照顾。出于对于第三代的爱护,孩子幼年时期,祖辈往往对孩子生活过于包办,过于宠爱,对于孩子的不良习惯也总是听之任之。时间长了,孩子们的坏习惯坏脾气就不太容易改变了。许多孩子到了初高中任然没有在家叠过自己的被子,没有洗过一次饭碗。这样·的孩子,以后他们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后,往往是吃外卖,屋内杂乱无章、衣服往洗衣机里一丢一洗。等到他们也有了小家庭,生活上关于家务的矛盾会加深,家庭不容易和谐。孩子由爷爷奶奶照顾,这也是一个好事情。大家庭在一起,其乐融融。但是孩子父母对于孩子的正确教育,不能缺失,从幼儿园开始,就要让孩子逐渐自己动手给自己穿衣服、整理书包。上了小学和初中,要让孩子自己给自己洗衣服、帮助家里拖地等打扫卫生。孩子上了高中,学习任务繁重,即使这样,也要每月让孩子把自己的学习资料、书籍卷子分类整理。住校的学生,夏天洗过澡后,要把自己的衣物洗掉,而不是堆积发臭,周末交由父母去洗。养成好的生活习惯非常重要。
2.父母言传身教培养孩子有爱心、有孝心、有责任心、关心社会、爱护地球环境。以孝心为例,许多幼儿园、小学从一开始,每逢父亲节、母亲节、和重阳节等传统节日,老师就教育孩子们要对长辈感恩。幼儿园、小学也组织家长和孩子到学校,由孩子给家长梳头、敲背,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方面。然而学校组织的这些活动,只是起到一部分作用,如果没有家庭的引导,那个效果是远远不够的。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好的家庭教育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但是现在的社会,家长都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成绩和能力,千方百计地培养孩子的外语、美术、音乐等多方面的能力,却忽视了对于孩子品行的培养,对孩子的全面成长没有重视。如果父母带头做起,比如平时表现出对自己父母的孝心;遇到社会上的报道的困难群体,给与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平时在孩子面前不乱丢垃圾;遇到小区清洁的师傅,表现出对他们的认可和感谢,久而之潜移默化,孩子们就学习养成了好的习惯,好的习惯能够让孩子、家庭、社会全部受益。
3.让孩子为他自己而生活,寻求孩子心灵健康。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让孩子健康成长,而不是一味第一寄予孩子很高的期望且追求完美,有的家长,自己没有太大的成就,把出人投地、大富大贵的希望寄托在孩子上,给孩子不断地施压,忽视了孩子需要放松、需要朋友、需要娱乐。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迎合家长、迎合老师甚至迎合社会评价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这样的优秀,往往忽略了孩子本身的需求。“优秀”是一把双刃剑!当孩子为了家长的期许不断迎合的时候,他就失去了自我,他的生命状态不再自在和流畅!他只能紧紧地抓住他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得来的“优秀”!这样的孩子,往往心灵脆弱、和父母关系紧张,往往越束缚越叛逆,尤其到了青春期你越管,他越不要听!给孩子一些空间,比如让孩子在考试失败的状态下仍然可以得到爱,帮助其总结思考,帮助孩子从自我去提高他自己。不要总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当你把“比较”的枷锁套给孩子,孩子就永远无法幸福。当预言孩子没出息。预言孩子没出息有两种后果,一是你越说他没出息,他越没出息,完全丧失斗志和学习能力,最终实现你的预言!另一种孩子,你说越说他没出息,他越要证明自己有出息,但是一辈子活在“证明”中,失去自我,也丧失了生活的智慧和让自己幸福的智慧。父母总是努力把自己的孩子朝着成功的方向培养,致力于培养孩子成“才”,而忽视了孩子要先“成人”的问题。以至各种各样的问题孩子越来越多。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到平静和喜悦的过程,平静和喜悦的状态就是爱!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心量拓宽的过程!改变孩子很容易,当你“容”下孩子时,孩子就“易(改变)”了!父母小小的改变,孩子大大的不同。他会一点一点从父母那里学会“比较”,并且用“比较”杀掉自己的自信,让自己永远被“比较”来的“痛苦结果”所折磨。家长应该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每个孩子都自有一份属于他的优秀之处!不要用比较杀伤孩子的自尊了。
4.帮助孩子在困难中成长。人一辈子总会遇到挫折,而在孩子遇到挫折后,给予爱和支持才是核心所在。挫折教育是什么,挫折教育不是挫折本身,而是引导孩子变得更加强大的过程。有些父母认为现在孩子生活条件优厚,也顺风顺水的,遇到的事也少,经不起打击挫折,要多吃点苦才行;有些父母认为,挫折教育就是在孩子碰到困难的时候,让他们自己面对和解决,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抗挫折能力;更有些父母故意制造困难或者经常批评孩子,试图用这样的办法让孩子提高抗挫折能力。不分年龄,不分方法,孩子遇到困难,完全不管,都让孩子自己去解决。不论到了孩子生长的什么时期,家长都是同样的教育方法和程度,完全不顾孩子的承受能力,也不考虑,对孩子而言,什么算挫折,能不能过得去。
孩子的生活里,其实处处充满着困难、挑战和挫折,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是抓住机会去教育和引导他们。如果父母不理解,不正视孩子的挫折,那么孩子就会受到双重挫折。作为父母,应当尊重孩子,并允许孩子失败犯错,每个人都会犯错,改正错误才比较重要,而不是一味地责备。作为父母,如果正确引导、尽心尽力培养的孩子,即便不是每个孩子长大后能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人才。那么他(她)至少也是一个正常对社会、家庭、自然界有最大正贡献和正能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