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庭教育的反思——父母“童”学精品课堂观后感
浏览次数:1120 时间:2019-09-07
合肥十一中 高二(5)班陶鹏宇(牛影家长)
在孩子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中,家长是孩子的父母,是监护孩子成长和成才的亲人,对孩子有着保护和监督作用,这是家长的自我定位。而在孩子们眼中呢?父母或许只是和他们有着血缘关系的、法律意义上的监护人。是他们可以平等相待、推心置腹沟通交流的、值得信赖的朋友吗?很多情况下显然不是。在孩子心目中,我们或许只是一个说一不二的独裁者,无任何平等可言。我们和孩子的关系,一个是命令的制定者,一个是命令的执行者,似乎有点像军官和士兵的关系。孩子畏惧自己,仅仅是因为反抗不过或是照顾父母的情绪,和孩子的关系表面看似融洽,但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和谐。家长要想让孩子对自己敞开心扉,就必须放下架子,在家庭中实现民主,让孩子能够对事情持有自己的观点,和家长做朋友。其次,明确对孩子进行教育、严苛要求的真正目——问及教育的目的,每个家长都会毫不犹豫的回答:“一切还不都是为了孩子吗?为了让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能过上幸福生活。没有苦中苦,哪来甜中甜?”可现实真的是这样吗?在孩子眼里又是怎样看的呢?也许我们做家长的都是自私的,因为在孩子眼里,他们好好学习,取得优异成绩,主要是为了让父母高兴,满足父母面子的需要。说透点就是满足父母可怜的虚荣心,让父母在别的家长面前能抬起头来。所以我认为与其说家长是为了孩子。不如说孩子更是为了家长。认识到这些,以后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多为孩子着想,为他们的健康成长着想,多考虑孩子的需求,少拿自己孩子和别人家孩子进行比较,少顾及点自己的感受和面子。再次,认真反思一下我们为孩子做过什么?作为家长,我们都干了些什么?为孩子洗衣、做饭、辅导功课、检查作业,为孩子成绩提高提出一个个更高的目标。这些早已是如今我们每位家长的专修课。可是,有机会家长真正关注过孩子学习的过程?关心孩子心理、情绪的波动?孩子的精神世界有些什么?孩子每天都在想着什么?我们大部分人几乎一无所知,这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缺憾。我们以后要不要补上并坚持好这一课呢?最后,认真思索今后要怎么做
1、做孩子的良师益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也是根深蒂固的。孩子的优点是从父母那学的,臭毛病也是父母传给的。我相信,父母爱学习,孩子就有可能好读书;父母品格高洁、助人为乐,孩子就有可能满怀善心、拾金不昧;父母是路匪街霸,孩子就有可能是个小混混。日本作家三辅展《阶层实惠遗传的》讲的就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吧。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一定不要毁了自己的正面形象,要用自身高尚的人格去影响孩子,感召孩子。使孩子具有良好的家庭教养,高尚的道德品格。
2、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三观。使孩子能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紧跟社会主旋律。有阳光的地方必有阴影。我们的社会也是如此。但是我们要让孩子更多看到社会的阳光面。只有这样,孩子吸收的才是正能量,树立的才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孩子睁眼看到的每个人都是佛而不是魔,这个世界才是光明而美好的。才是让人愉悦而留恋的。孩子的心理才是积极向上的、健康的、阳光的。将来这样的孩子的胸襟才是开阔的,孩子的心里才是快乐的。
3、教会孩子懂得感恩,学会尊重。平时要教会自己的孩子喜欢并崇拜自己的每一位老师,认识到老师的辛苦。每位任课老师专业水平可能有高有低,教学技能也可能有强有弱,教学方法可能也是各有千秋。但是,无论其教学效果如何,至少在老师所任学科领域里,有孩子学不完的知识与技能。所以,家长要让孩子喜爱自己的每一位老师,不能对任何一位老师不敬重,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在老师的课堂上认真听讲,努力学习,提高成绩。爱屋及乌的道理不言自明。
4、努力为孩子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家是一个可以遮蔽风雨的小屋;是远航归来的口岸;是可以容纳几头“小猪”的小窝。民主平等的父子、父女、母子、母女、夫妻关系,有利于孩子的良好性格的养成。很多单亲家庭和战火不断的家庭里走出来的孩子,性格的不完整或偏激都较为明显,这与家庭环境中亲人之间的矛盾关系是密切相关的。
5、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要少批评多鼓励,多认可。有句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是孩子前进永不停息的动力源泉。我们成年人干工作得不到领导同事的认可,还会有失落感,更何况孩子呢?虽然孩子平时看似很懂道理,可他们真正的明白道理吗?很多时候他们的做法只是让老师看,让父母看的,是在我们面前表现,是想得到更多关注和认可,想有更多的存在感,或者说是想讨父母欢心。所以,家长对孩子取得的进步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能让孩子在家长的赏识教育中快乐成长,不断前行。家庭教育中,认可胜过沉默,赏识促人奋进,进步大于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