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合肥社区大学家庭教育父母“童”学精品课堂讲座观后感

浏览次数:1090      时间:2019-09-07

合肥市瑶海区胜利路小学二3班黄妍雪儿家长  闫顺玉

实话说,我是花两天功夫分N个时间段才听完讲座。是的,我是听,不是观。做饭时听、洗碗时听、拖地时听......逮住一切“闲”、“静”下来的机会把手机揣在兜里听,就这样顺带着完完整整的听完整堂讲座。我听的中间女儿时不时会插言问到“听的什么呀?”,我做个的手势她便不做声了,还是幼稚,不知道我正在学习如何“整”她呢!

听完讲座,受益颇深,以下感想分享给大家。

一、家庭教育是必须的,孩子不可以靠天收。

这个报告我可以顺带听,但孩子的教育是不可以顺带完成的。孩子在成长中由若干个阶段衔接而成,比如0-3岁,4-7岁、8至15岁、15-18岁,每一阶段都要给孩子相应的适龄教育。讲师罗列了很多家庭教育成功的例子,每个成功的孩子每一个成长阶段都透露着父母有意而为之的心血。种瓜得瓜,种都得豆,初生的孩子像一颗种子,就看父母如何浇灌他,靠天收个“好孩子”那得有中500万大奖的运气。

二、没有天生的好父母,好父母从学习做父母开始。

首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做为父母第一条首先就要学习做到以身作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天天要求孩子要怎样不要怎样,自己都做不到,怎能去要求孩子?

其次做为父母,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借鉴,才能在孩子的成长中起到良好的标杆、引导作用。对于孩子的好习惯如何养成、好奇心如何激发、好兴趣如何培养、逆反期如何应对、情窦初开又如何引导,有方法的父母看似无意而说的一句话、做的一个动作都会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没有专门的学习、借鉴是我们天生的父母做不到的。

三、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保持沟通,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性。

父母把孩子送到学校后不能就不管不问,要与老师经常保持联系,关注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在家庭教育中采取相应的措施配合学校教育。父母和老师都是最希望孩子有出息的那个人。《天鹅、大虾和梭鱼》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有着相同目的的人如果步调不保持一致,什么事情也办不好。同样,在孩子的教育中,只有家校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家庭才会收获“好孩子”一枚!学校才会收获“桃李”一枝!

综上,我们孩子现在无论在哪一阶段,都还在学生阶段。让我们优化家庭教育中孩子、父、母每一个元素,把孩子培养成身心健康有益于社会的未来人!

 

 

                                    黄妍雪儿妈妈

                                   2019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