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产生自信 ——司有和教授讲座有感

浏览次数:1186      时间:2019-09-07


                  

合肥市瑶海区胜利路小学三2)班时雨朵家长  李燕

58日上午,在合肥市教育局 、合肥社区大学、安徽省家庭教育研究会的组织下,我们看了一场非常有意义的视频直播:司有和教授的《为当今家长们教育孩子支招》教育讲座。整场讲座历时两个多小时,司教授用大量的成功案例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深入浅出地指出了我们当今家长在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上所面临的机遇和困难,也谆谆教导了我们该如何有效地实现亲子沟通,取得良好的家庭教育效果。听完讲座,我深受教育,也感触良多。

司教授说:“重成绩,抓成绩,往往不见效果;而通过对自信心、自尊心、好胜心等非智力因素的提高却能使孩子们的智力水平得到快速的发展。”司教授的这个“早期诱发”理论让我们印象深刻。自信是一种魅力,会使平凡的人变得光彩照人。萧伯纳曾经说过:“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说:“自信心是成功的一半”,这些都说明了自信心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也曾经说过:“一个人是否有成就只有看他是否有自尊心和自信心两个条件。”这就更加说明了自信心与成功的紧密联系。在学习上,如果缺少了自信心就会缺少了前进的动力。

那么我们家长该如何来激发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司教授说,通过“激发兴趣”、“兴趣转移”等方式能很好的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我觉得这些方式的实施总离不开“鼓励”二字。我们知道每个孩子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天赋也是不一样的。家长不能总盯着孩子的不足来加以诟病,不断地指责孩子、埋怨孩子,甚至对孩子说“你真笨”、“你就是块木头”这样带侮辱性的话来打击孩子,却总是对孩子的长处视而不见。这样久而久之孩子的自信心又如何能建立起来?他们会想,自己的爸爸妈妈都认为自己是不行的,那我可能就是不行的。到最后别说是自信,就是自我放弃也是不无可能了。我们家长应该以爱的眼光多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孩子的进步,多跟孩子说“你真棒”、“你能行”,给孩子以鼓励。

司教授的观念和我们的教育理念也是不谋而合的。我们家朵朵不能说十分优秀,但是在自信、自尊、自强上,我觉得还是做得非常好的。这与我们对她从小实行的“鼓励”教育是分不开的。上幼儿园时,老师在挑选小朋友排练“六一”儿童节舞蹈,朵朵跟我们说她也很想参加,但是她没有学过跳舞怕跳不好。我们鼓励她要勇于挑战自己,向老师毛遂自荐。幼儿园三年来,她在每年的“六一”儿童节舞台上都能占一席之地,还同其他小朋友一起代表幼儿园参加了几次瑶海区的舞蹈比赛。刚上小学时,被某位老师无心的一句:“你画的画不好看,就不要放进成长手册里了。”朵朵听后很沮丧,说以后都不想画画了。我们鼓励她不要放弃,别人说你不行,你就要更加努力,只要坚持一定会有进步。现在,她一有空闲就喜欢画画,把画画发展成了一个爱好,虽不是什么大作,却也每每有令我们惊喜之作。我们鼓励她上课时积极举手发言,课后不懂要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我们鼓励她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团体活动;我们也鼓励她要有集体荣誉感和个人荣誉感……现在的朵朵充满自信,在学校参加的“合唱团”和“黄梅戏”社团里都表现优异,多次参加比赛也取得不俗的成绩;学习上朵朵一直争当人先,受到各科老师的赞许,也连续三年被老师选做班长,取得了“优秀班干部”、“勤学之星”等称号,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

听完司教授的讲座更坚定了我们对“鼓励”教育的信心。我们并未期盼孩子能有多大成就,只愿她能一直自信、自尊、自立、自强,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