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智慧的父母,必有孩子美丽的人生——聆听司有和教授讲座有感
浏览次数:858 时间:2019-09-07
瑶海区长淮新村小学 二一班家长 吴涛
五月,微风划过季节的轮回,携一缕芬芳,悄然漫过浅夏的河堤。在这繁花似锦的季节,瑶海区教体局请到了中科大教授司有和,给家长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家庭教育课,现场座无虚席,数万家长在此次直播课堂中获益匪浅。司教授提出,家长要切实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要用言传身教、润物无声的方式来教育和感染孩子,家庭、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习总书记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作为家有上二年级的学生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正遇到了很多困惑,司教授的讲座为我们家长送来了及时雨。
司教授列出了家长们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四大问题。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少年班的研究证实了家庭教育两个机遇期的客观存在。早期教育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早期教育期(0-7岁),二是诱发机遇期(8-18岁),二年级的孩子正处于第二阶段,通过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来诱发孩子的自信力和毅力。第一,培养孩子广泛浓厚的兴趣。第二,培养专一强烈的注意品质。第三,培养高度的自觉性品质。第四,培养不甘落后的好胜攀比意识。第五,培养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不能就成绩抓成绩,要将孩子的好胜心迁移到学习中,让孩子在学习中具备自觉性,自信心,集中注意力。
首先是家长的机遇与困难。一是逆反心理的存在,增加了家庭教育的困难。二是应对孩子的逆反心理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特征。不能强制,越强制,越逆反。讲道理时,往往家长讲家长的,孩子不愿听。因而要诱导,不能指令。如果孩子不听,你可以换个说法。学校教育必须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学校主要解决智力因素(知识)的提高,家庭主要解决非智力因素的提高。家长不能把教育的责任推给学校。
其次,家长不会教,咋办?家长在自我提高中存在四个误区,误区一是急于求成。家长总希望自己一句话,就能在孩子身上见效果。这是不可能的,孩子的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不可能一劳永逸。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他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准则。你的要求和他的思想不一致他就不会接受。误区二是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从家庭重要性的角度来看,早一点做好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确实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许多卓有建树的人才,都具有很好的早期家庭教育。但是,对于每一个孩子在“起点”,“内容”,“输赢”上都是不一样的。小学,初一,高一,在每个阶段都有起跑点,家长要有自觉性地顺其自然地把孩子引到正路上来。误区三:最好的管就是“不管”,树大自直。如果家庭不管,社会就会来管。等到这时候悔之晚矣。误区四:是否成才没有关系,重要是教孩子怎样做人。似乎做人容易成才难!把做人与成才对立起来,不妥。真正会做人的孩子,一定能够成才。真正成才的孩子,也一定会做人。家庭教育中应把握一个原则和三句话。一个原则是以身作则,以身作则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要求孩子做的,自己要做到,不能要求孩子写作业,而自己在旁边玩手机。二是长辈们要意见一致,遇到有不同意见时应私下里沟通。三是父母能力弱,不要在孩子面前逞强,要虚心向别人请教。三句话说的是:一是准确地判断孩子需要解决的问题。二是家长要发挥全身解数去找,设法找到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人。三是协同找到的人的人把孩子的问题解决。
最后,孩子不听话,咋办?让孩子听话,要不露痕迹。比如家长明明想让孩子往东,但偏偏不说,而是让孩子往西,往北,或者往南,让他自己找到最后往东才是最正确的决定。这就要求家长做到五点。第一,事先铺垫法。比如,在吃饭、逛公园、与客人聊天时,只要孩子在场,家长就千方百计引入有关这一内容的话题,且是随便谈起,做出不是说给孩子听的样子。第二,欲留先纵法。当家长希望孩子做甲事时,孩子却想做乙事(但实际上做不好),你又制止不了,可故意先同意做好乙事,最后孩子做不好乙事,会自己返回做甲事。第三,预留缺口法。当你想让孩子往东时,只说往北不合适。往西也太难,往南划不来,让孩子经过比较之后,自己决定向东。第四,借题发挥法。可以根据孩子提出的需求或提出方案,借题发挥,达到了教育孩子的目的。第五,认同再议法。先和孩子的意见保持一致,给孩子安全感,再提出帮助他的意见。
通过司教授的讲座,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家长要重视家庭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的言行深深地影响着孩子,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第二,家长要以身作则。家长要求孩子不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孩子在做作业时,自己不能拿着手机在翻看或者在电脑上玩游戏。最好是陪在孩子旁边,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家长可以看看书,读读报,给孩子营造一个学习的氛围。
第三,加强与孩子的沟通
家长要多与孩子交流和沟通,哪怕再忙,也要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孩子说说话,问问他在学校发生的事情。与孩子沟通时,要善于倾听,只有倾听孩子的心里话,知道孩子想什么,关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关心和帮助,也会使以后的沟通变得更加轻松。当孩子向你诉说高兴的事情时,你要与他一起分享;当孩子向你诉说你不感兴趣的话题,你应该耐着性子听,这样,孩子便乐意向你倾诉,父母也可以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第四,学会赏识自己的孩子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走向失败.对孩子要多鼓励,多赞赏,不断培养孩子的自信,自强,自尊和自立。用爱的眼睛去发现孩子的优点,用正确的方法指出和改正孩子的缺点,让孩子在快乐中改变,在快乐中成长.不要因为孩子一次考试成绩未达到高分就苛责孩子,帮助孩子分析没做对或者没做出来的原因,找到做题的方法,比如可以准备一个错题本,让他对易错的题目再次练习,下次遇到这样的问题就不会束手无策了。
第五,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环境很容易改变一个人。父母与孩子的亲情是任何感情都无法代替的,做父母的要好好珍惜这种亲情。和睦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积极的,向上的,孩子只有生活在充满爱的家庭里才会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才会懂得去爱别人,爱社会。家长要常读书,常读报,让孩子感觉到读书看报是件很快乐的事情,时间久了,孩子自然就会喜欢学习的。
孩子的每一张笑脸都承载着家长的殷切希望和美好憧憬。教育好孩子必定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有机结合。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教育也必须依靠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做父母的有责任,有义务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培养好,让孩子拥有自信自强的心态,拥有独立的人格,对学习充满兴趣,对生活充满热情,对他人和社会充满爱。
司教授的讲解深入浅出,风趣的语言,生动的事例,为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点亮了一盏明灯。为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出现的困惑,及时进行了点拨。有智慧的父母,必有孩子美丽的人生。我们坚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