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社区大学家庭教育父母“童”学精品课堂观后感——把握早期诱发机遇期
浏览次数:818 时间:2019-09-07
瑶海区长淮新村小学 五(2)班吴雨霏家长
2019年5月12日
今天通过手机视频我在线认真观看了中国科技大学司友合教授“为当今家长们教育孩子支招”的主题讲座。司教授用丰富的专业知识,通过深入浅出的实例告诉我们如何正确地解决家庭教育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听完后受益匪浅。我更清楚地认识到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讲座中,司教授重点讲析了四大主题:1、当今家长的机遇和困难2、家长不会教,咋办?3、孩子不听话,咋办?4、家长学习没有效果咋办?其中在谈到家庭教育两个机遇期时,重点解析了“早期诱发”教育。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新名词。我明白什么是早教,但从没有听说过“早期诱发”这个概念。大家熟知的早教(0-7岁)是人的各种技能形成的关键期,错过想弥补很难。但我们的孩子已升入小学阶段,正处于司教授所说的早期诱发的机遇期(8-18岁)。所谓“诱发”即是不露痕迹的引导孩子。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平时与孩子相处中时刻注重正确引导、主动安排、有意识的策划使孩子具备多种优秀的心理素质。引发对事物广泛浓厚的兴趣,提高专一的注意力与高度的自觉性,培养不甘落后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这些都是在早期诱发机遇期内诱导引发出来。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尽相同。发现并找到自己孩子的特点,针对孩子设计教育方法,这就如同中国的革命一样,理论结合实际才能取得成功。
孩子的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任重道远,我们不能有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思想。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打持久战、智慧战。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避免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做对比,殊不知孩子们也在拿我们和别人的家长进行比较。在这样的重复对比中会让孩子逐渐丧失自信摧毁前进的动力,与此同时慢慢与家长产生心理隔膜与壁垒,造成教育成长的失败与亲情的疏离。我们只有提高自己的水平,尊重孩子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建立平等的关系帮助孩子提高学习兴趣,养成自觉性,注意力、自信心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品质。在家庭教育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家长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必须自己先做到、做好,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都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家长是原件孩子就是复印件。我们在把孩子送去学校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努力地提升自己的家庭教育水平,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家校共育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好孩子。
司教授的课教给了我们培养孩子的家教方法,开启了家长教育子女的智慧,给家长指出培养优秀子女的有效途径。在以后漫长的家教过程中我将认真按照司教授传授的方法,把握孩子在每个年龄段中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及时有效的加以引导,配合学校教育为社会教育出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