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童”学精品课堂观后感
浏览次数:893 时间:2019-09-07
瑶海区长淮新村小学 一五班 王梓恒爸爸 王翔
决定一个孩子成绩的,除了智力因素,还有更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广泛而稳定的兴趣、明确的理想抱负、锲而不含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情绪管控能力等等。所以对于一些前期未受到高水平教育的孩子,通过在诱发机遇期进行合理的引导,也能实现智力的快速增长。
通过对司教授课程的学习,个人认为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激发兴趣,现在很多家长给孩子振各种辅导课程,但有多少是孩子真正想学的呢,大都是家长自己的想法,但孩子又不得不学,最终的效果可想而知。我认为,还是要通过引导和发现孩子的兴趣点,通过不断学习,训练达到全面提高的效果,二是确立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努力的方向,这一点不仅仅适用于孩子,我们每个人都要确立明确的目标,包括长远目标、短期目标。有了目标孩子才不会觉得言目,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努力。三是稳定情绪,孩子在小时候尤其是7-12 岁左右是思想形成期,情绪容易起伏不定,当家长的要求不孩子的想法不一致时,孩子板易产生抵触情绪,形成逆反心理,所以要教育引导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家长做好示范。四是培养意志,良好的意店品质是一个人能否于成事的关键所在,人的意志能够从小就得到培养,锻速勇于吃苦、敢于拼搏、神之以恒的意志对后期成长成才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五是塑造性格,孩子幼小时是培养良好性格的黄金时期,性格是童年慢慢塑造出来的,对今后的发展道路的选择有很大的决定作用,所以家长需婴关注孩子的性格习性,有针对性的对性格进行培养和改造。六是培养能力,吴备有以上诸多条件后,就是培养孩子能力的问题了,我认为需要家庭的言传身教、学校的教育引导和孩子自身的努力,只有三个方面部起作用了,孩子的能力才会得到有效提升,才会朝着正确的快速发展。
一个个真实的案例,让我深刻了解了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都是可以沟通的,有的孩子叛逆,不听话,其实往里看就是孩子的需求没有被真正满足。作为家长我们总是高高在上,没有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立场想问题,还总是把我们的想法强加与孩子。所以孩子才会不听话,一件事,换一种说法,一种做法结果大不相同。特别当孩子越来越大的时候,她的想法也会越来越独立,有主见,我们不可能永远帮孩子做决定,但是可以帮她分析问题,往你想要的结果方面去引导,这样做能更好的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作为家长,我们也要不断学习怎么和孩子相处,遇到问题用什么方法来处理,不能完全把责任推给学校,家校共育才是对孩子负责的态度。司教授整个讲座中都说了早期教育诱导的重要性,还有后期非智力因素培养对孩子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方法在我对孩子以后教育中都有很大的帮助。最后,司教授教了一个小方法来提高孩子专注力,在讲座结束后,我和孩子也玩起了这个25个数字的游戏,挺有意思,希望可以有所帮助,当然,我们也很享受这样的亲子时光!
家庭教育确实有很多的误区,有些是听到的,有些是我们正在犯的,司教授指出了很多正确教育和引导的方向,发人深省。其中讲到注意力,兴趣和自信心是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9到15岁的机遇期。家长以身作则的谦虚引导等让我映像深刻。一年级我认为主要还是建立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为主,不要刻意在意成绩分数。很多时候还是太急躁,孩子求知欲不是很强烈,我总是想一下子让她接受很多东西,司教授讲的智力刺激其实才更重要。还有就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应该和孩子做朋友,多交流,不摆家长的架子,就像司教授讲的,以退为进,先接纳孩子的想法,再提意见。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也先做出榜样。
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父母。这句话我是认同的。孩子出生如同一张白纸,是一篇涂鸦还是美好蓝图,主要取决于父母。性相近习相远,其实人的本质属性是差不多,行为习惯相差甚远,习惯哪里来?父母的言传身教。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如果孩子有问题,从父母身上找原因。另外再引导孩子,以自己为反面教材引导教育孩子,丢了忘了是不应该的是可以避免的。等等看效果。
不动声色让孩子自己做大人希望的决定。
很多事情都让孩子自己判断决定。这也可能导致其认为学习啊什么的是自己的事情,不要我们管。我也在践行不动声色的引导,比如说购买台球桌放在客厅,购买地图贴在墙上。书柜,床头柜都放置书籍。虽然现在效果不大,可能是引导的方法还不够,再多学习多向老师请教。
发现不足,尽力补救。无论如何,引导以孩子为重的思想。真正为了孩子的成长,而不是嘴巴上说。对孩子再有耐心一点。偶尔打孩子的想法和行为都要不得。
我也希望瑶海区教育局可以多开展一些教育讲座,帮助我们和孩子更好地学习成长……
这个视频还会多次回看的,内容点很多。我们作为父母,一定努力搞好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提高注意力和进一步培养学习兴趣,争取做一个学习和品德都优秀,懂得感恩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