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当今家长们教育孩子支招》观后感
浏览次数:832 时间:2019-09-07
——瑶海区育英学校七(2)班陈兆霖学生家长
2019年5月8日上午9点,我有幸观看了一场在和平小学东校举办由中科大司有和教授主讲的《为当今家长们教育孩子支招》的讲座视频直播。讲座中司教授以科大少年班学生为例,声情并茂地从4个方面给家长们支招如何教育孩子,我受益匪浅。
通过听讲座,我对家庭教育的内容和作用有了一个更全面的理解,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这次讲座太及时,太有用了。在听课以后,我与爱人探讨了如何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我们形成共识。
一、要重视家庭教育
正如司教授所说,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才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学校针对孩子是共性教育,侧重的是智力因素的教育,教育孩子成才;而家庭教育是针对孩子的个性教育,应该侧重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教育孩子做人。当孩子学会了做人也一定会成才。我们作为孩子家长在多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成绩时,也要多了解他的各种表现,同时要注重孩子家庭教育,参与到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和各方面,共同把孩子教育好。
二、要以身作则
司教授说,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最容易模仿家长的言行。所以,家长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不做的,首先自己不做。要求孩子不玩手机,自己却手不离机,怎么能让孩子信服呢?所以以后我们在教育孩子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回家不做一些影响孩子学习的事,更多地陪着孩子做作业检查,或看书读报,或轻声做家务,让孩子感受到他在学习时父母也在忙碌,自然就愿意学习了。
三、要注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教育
司教授说,8~18岁的孩子正处于早期诱发机遇期。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要想促进他们智力的快速发展,最重要的事是提高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司教授说,非智力因素包括自信心、自觉性、注意力、好胜心、自我攀比等能力。家长们对于孩子这些能力的培养不应是强制而是诱发和激励。当孩子们的自信心被激发、自觉性得到加强、注意力集中了、拥有“他行我也行”的好胜意识、能与过去的自己进行纵向攀比,那么孩子的成绩自然就上去了。我的孩子正读初中,我们以后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注意多用鼓励的语气,不要和别人比,让孩子有信心而不是伤害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要善于与孩子进行沟通
司教授认为所谓的“逆反”期是不存在的,只是这个阶段的孩子有了自我管理的意识,而当家长对孩子的管理与孩子的自我管理发生冲突时,孩子就会对抗,出现“逆反”现象。那么我们的家长这时应该换种说法,直到说到孩子心里去,孩子就会欣然接受。听课后,我们试着改变过去急躁命令的口气,心平气和地去和孩子沟通,显然效果好多了,孩子也更愿意接受我们的意见了。
通过听讲座,我们更加意识到,孩子是父母的唯一,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培养好。正如莅临讲座的张玉玲局长所说,有卓越的父母,孩子必定有智慧的人生。
有句话说的好,成才先成人。我想:不管孩子未来的路是什么样的,我们都对他们充满了信心,我们也将努力成为他们的坚强后盾!他们能在众人面前表现得从容自信,懂得去尊重别人,常怀感恩之心,能面对困难挫折不慌不乱,做到一丝不苟,那一定会拥有一个不错的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