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为当今家长们教育孩子支招》课程的心得体会

浏览次数:820      时间:2019-09-07

                                                  合肥瑶海区育英学校        七八班孙健翔家长

                                               2019年5月11日


 

5月8日,“合肥社区大学家庭教育——父母“童”学精品课堂走进瑶海区活动举办,我有幸在现场聆听了中国科技大学的老师讲授《为当今家长们教育孩子支招》。

老师主要讲解了四个方面:一、当今家长的机遇和困难;二、家长不会教,咋办?三、孩子不听话,咋办?四、家长学习没有效果,咋办?

老师提纲挈领,抓住我们家长最关心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讲授,感觉深受启发、收获丰富。这里试着梳理一下,供大家参考:

 

一、当今家长的机遇和困难

1、少年班研究证实了家庭教育两个机遇期的客观存在

(1)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辉煌成果

通过老师的介绍,我了解到40年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取得了极大成功,少年班里走出了一大批成果卓著、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人才,心里十分赞叹。

(2)早期教育机遇期(0-7岁)的验证

这里老师例举了一组脑的重量的数据,给我极大的震撼:新生儿390克9个560克2.5岁到3岁900~1011克7岁1280克(91.4%)成年人的脑重1400克。孩子在7岁前,脑重量快速增长;到了7岁,就跟成年人的脑重很接近了;也可以理解为7岁以后,脑重量的增长很少了。

令我认识到0-7岁的婴幼儿阶段,是早期教育机遇期又称早期教育关键期是人的各种活动技能形成的关键时期,错过这个时期,很多技能的形成则相当困难这个时期形成了不好的习惯,今后要想改,也是当困难。

 

(3)早期诱发机遇期(8-18岁)的验证

老师介绍早期诱发机遇期的已有成果,及在中国科技大年班的研究中得到验证;并分析表明:对于一个智力中等的孩子,如果能够想办法让他具备少年大学生所具备的心理素质,那他就可以加速发展。即通过提高非智力因素的水平促进智力发展。

 

2、当今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面临的困难

老师剖析了孩子逆反心理等问题,逆反心理导致孩子根本听不进父母的任何语言,即使孩子知道父母的语言是正确的,也不愿意接受而反对。有的家庭中出现了“顶嘴”、“吵闹”、“报喜不报忧”、“隐不报”,甚至出现“沉默”、“软性对抗”、“离家出走”现象。

 

、我教不了孩子,昨办?

1、纠正家长自我提高中的认识误区

老师说,很多家长常有两个误区:一,急于求成;第二,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是一句似是而非的、没有用途的话,家长应该如何对待这个问题呢?

老师建议深刻认识两个问题:首先,“起跑”的起点问题其次,“起跑”的内容问题。不论在哪一个阶段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孩子提高兴趣、习惯、自觉性、注意力、自信心等智力因素的品质。

 

2、只要做到“一个原则,三句话”就是好家长

老师提炼出一个原则:以身作则。并强调三句话:1、准确地判断孩子需要解决什么问题2、设法找到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人3、协同这个人把这个问题解决

老师说少年大学生的家长和其他优秀家长,并不是有什么特别的能耐,他们也就是这样来教育孩子的:与自己不会,去找会的人。

 

三、孩子不听话,昨办?

老师谈到孩子应该不应该听话”、“让孩子听话的方法”等问题,并推荐了“不露痕迹”等妙招,给我印象很深刻。

怎样才能不露痕迹的让孩子听话呢?

比如事先铺垫法家长在准备要孩子做某件事之前,在家中造舆论。如在吃饭、闲聊、逛公园、与客人聊天时,只要孩子在,家长就千方百计地引入有关这一内容的话题,且是不经意谈起,做出不是说给孩子听的样子

还有预留缺口法:想让孩子往东就是不说往东,只说往北不合适,往西也太难,往南也很渺茫,让孩子经过比较之后,自己决定向东;

以及欲留先纵法、认同再议法等等,感觉精彩纷呈,十分有趣。

 

四、家长学习没有效果,咋办?

老师讲了“方法只解决能不能做,并不解决愿不愿做”、“不明白方法的效果与该方法的使用条件有关”等方面。

 

以上是讲座中学习到的内容,对我而言,最深刻的感触是:志存高远和以身作则。

马云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海阔天空地想,脚踏实地地干,这两方面能力的结合非常重要。孩子要敢于放飞理想,敢于追求更积极进取、更有挑战的人生的目标,才能在未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同时,脚踏实地,兢兢业业把当前的事情做好,才能打下结实的基础。

说到这里,我觉得很惭愧,自己做得还很不够。培养孩子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自己,我要以身作则,和孩子共同加油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