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携手同行——《为当今家长们教育孩子支招》观后感
浏览次数:860 时间:2019-09-09
瑶海区和平小学二(2)班魏子约家长 白云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才、成人,为了孩子的教育,愿意付出大量的精力、金钱,愿意积极配合学校、老师共同教育好孩子。可是,教育孩子真是一门学问,光凭美好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就像我自己,虽然也是一名工作多年的老教师,学过教育学、心理学,可为人父母也还是头一遭,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也会有困惑,有迷茫,甚至不知所措。5月8日上午,有幸聆听了合肥市教育局、合肥社区大学、安徽省家庭教育研究会主办,中国科技大学司有和教授主讲的家庭教育直播课堂《为当今家长们教育孩子支招》,收获颇多、感慨颇多。
在司教授的讲课中,给我印象最深,让我最受启发的是他提出的家长要做到“一个原则,三句话”。“一个原则”就是家长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我们常说,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复印件有了错,首先要改的是原件。可是,在实际生活中,却常常忘记了这一点,总是要求孩子不能犯错,一旦孩子犯了错,就会先把孩子批评一顿;倘若孩子没有及时改正,那更要狠狠责骂,有时候甚至动起手来。就拿我的孩子来说吧,虽然学习成绩还算不错,可是写字经常马虎潦草。为了这个事,我没少批评他,也想过不少方法,但效果不佳。每次看到孩子写得歪七扭八的字,就忍不住发火,对孩子大吼大叫。时间长了,不但没见到效果,反而让孩子对写字产生了畏惧心理,觉得自己是没法写好字了。虽然为此很头疼,可总也没找到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听了司教授的这“一个原则,三句话”后,我才想起:我要求孩子把字写好,我自己先做到了吗?并没有。记得有一次在批评孩子写字问题时,孩子对我说:“妈妈,你今天的签字也不好看!”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反而觉得孩子是在顶嘴,更生气了。现在想想,其实孩子的“抗议”并没有错。
《伊索寓言》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每个人的身上都带着两只口袋,一只挂在胸前,一只挂在背后,里面装满了各种过失。胸前的口袋里装着他人的过失,背后的口袋里装着自己的过失。所以,人总能发现他人的过失,却看不见自己的过失。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也常常犯这样的错误:我们的眼里只看到装着孩子问题的那只胸前的口袋,却忽视了身后那只装满自己问题的口袋。总看到孩子的问题,却忘记了这其实是自己的问题在孩子身上“开了花”。既然问题的根源在自己身上,那就应该先从改变自身入手,为孩子做出榜样。我相信,有了父母的好榜样,孩子一定也会乐于改掉自己的问题。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家庭教育最好的方式就是:我们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先要成为什么样的父母。听了司教授的讲座,我更深刻体会到了这个道理:做一个好父母,一定要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你优秀,孩子才会优秀;你进步,孩子才会进步!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曾说过:“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因此,我们为人父母者,不应该是高高在上,只管对孩子冷冰冰地发号种种施令;不应该是手拿皮鞭,在孩子后面驱赶着他们拼命向前。我们应该像高高山岭上并立的两棵树、辽阔天空中飘浮的两朵云,始终和孩子一起,携手同行,共同成长。这才是我们该给予孩子的最好的爱、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