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一体,共育英才
浏览次数:1164 时间:2019-09-09
瑶海区三十八中 九(8)班汪文恪爸爸
今天非常有幸聆听了家庭教育讲座暨践行美丽家长活动直播教程。听后,本人感慨颇多,家庭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材,虽然本人曾经当过18年的老师,但听了专家和教授的发言后,还是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讲座第一项,杨书记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讲座第二项,教体局张局长说,五月鲜花别样红,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关系到孩子的终生发展,有现实的意义。要做好家长志愿活动,家长应参与学校管理。讲座第三项,社区大学的胡伟引用习主席的话说,应注重家庭教育,注重家风。讲座第四项,也是今天讲座的核心部分,听科大司教授的讲座,司教授的讲座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当今家长的机遇和困难,二、家长不会教,咋办?三、孩子不听话,咋办?四、家长学习没有效果,咋办?司教授通过很多的例子,深入浅出告诉我们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告诉了我们孩子各年龄段,家长可以干些什么事情。听万教程后,我感觉家庭教育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付出和爱,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
很多孩子认为家长的付出和爱是理所当然,不存在要感激和回报。没有对父母的感恩意识,是孩子不听话的一个重要原因。我认为,很有必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付出和爱,世界上,朋友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父母和子女之间,说白了都是人与人之间,没有免费的午餐,付出了应该收获爱。
二、宽容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严是爱,松是害”是中国的一句古话。千百年来,家长教育孩子,老师教育学生,说的最多的也是“严格要求”。的确,严格要求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使孩子按照成人理想的模式发展,少走弯路,这方面有不少成功的范例。但是对“严格要求”的负面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它使孩子习惯接受,不会批判的思考,个性丧失,创新意识淡薄,甚至有的孩子心灵压抑,性格孤避,过早地失去了童真。所以我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应该严格,更应该有宽容。
家长要处理好要求的严格与环境的宽松,过程的严格与结果的宽容的关系。宽容是对孩子的信任,使孩子有信心,有勇气,严格要求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有利于培养孩子做事严格要求自己,善始善终良好习惯。
三、民主平等的交流,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
进入青春期前后的青少年,显著的特点是“变”。孩子开始发育了,生理上在变,心理上也有变。家长会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不听话了,你要东,他偏要西。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逆反心理”。这个时期,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断乳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最主要表现是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但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能正确理解自尊,只是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成人。 这个时期的孩子,尽管自我意识发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还很差,常会无意识地违反纪律。他们喜欢与人争论,但论据不足;喜欢发表见解,却又判断不准;喜欢批评别人,但又容易片面;喜欢怀疑别人,却又缺乏科学依据。
因此,家长光满足于表面上了解孩子是不够的,家长必须学习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必须了解“心理断乳期”的实质。因此,家长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要尽可能支持他们,尤其在他们遇到困难、失败的时候,和他们平等交流,帮助他们分析事物、明辨是非,正确处理。另一方面,家长又不能过于迁就孩子的不合理的要求和不良的行为,以防孩子以后总是用反抗的方式来要挟父母,达到自己的目的。对于比较严重的反抗行为,家长可以采取奖赏训练的方法,强化孩子的顺从行为。
四、帮助孩子认识自己,打造孩子的核心竞争力。
新教育理念认为:“人人有材,人无全才,因材施教,个个成材”。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材,而因材施教,扬长避短,是成材的必由之路。家庭教育的目的也是让自己的孩子成材,成材的道路千万条,条条道路通罗马。有的孩子适合进入大学,有的可能比较适合学习一门手艺,家长应该去发现孩子的优势和劣势,才能更好的打造孩子的核心竞争力。
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长教育,三位一体,今后,我一定更好配合学校教育,力求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可造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