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沟通,科学陪伴
浏览次数:1143 时间:2019-09-09
瑶海区 三十八中8(18班)吴骞家长
近日,作为八年级孩子家长的我,有幸在线聆听了合肥社区大学家庭教育父母童学在线直播课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司有和教授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专题讲座,受益匪浅。司教授作为中科大少年班的直接创建者之一和少年班研究组最早成员,在国内外家庭人文教育和社会管理方面享有较高的声誉。司教授多年来持续关注和研究少年大学生的性格教育及成长规律,并在国内最先提出“早期诱发家庭教育模式”这一理论,认为学生的家庭教育存在两个机遇期:早期教育机遇期(0到7岁)和早期诱发机遇期(8到18岁)。把握好两个机遇期的教育,将深远影响孩子的未来发展,甚至影响孩子的整个一生。司教授把这一理论深入到日常的教学中,他在科大少年班的那段教育和研究经历也间接印证了他的这一理论。
本次家庭教育讲座历时两个半小时,司教授将相关教育理论与工作实践进行了有机的结合,讲座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针对性,语言生动活泼,期间不乏新鲜案例,寓教于乐,他与家长们的互动过程,同时也是家长接受教育的过程,内容极为精彩。讲座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为广大家长朋友们进行了传道与解惑:一、当今家长的机遇和困难,二、家长不会教,咋办?三、孩子不听话,咋办?四、家长学习没有效果,咋办?讲座中所提及的诸多教育问题也是当前国内很多学生家长们时常困惑的问题。
早期诱发的家庭教育模式是司教授在上世纪80年代在科大少年班教育研究活动中提出来的。所谓早期诱发模式是指年龄在8到15周岁的少年儿童,智力发展在中等或中等以上水平,可以通过有意识地诱发其产生少年大学生具备的各种个性心理品质等非智力因素,来提高非智力因素的水平,促进其智力的快速发展。对于错过早期教育(0到7岁)的孩子,可以很好利用8到15周岁这段时间,我们家长应该把家庭教育的重点放在紧紧抓住孩子的第二次快速发展的机会上,将司教授的早期诱发模式理论运用到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正确避开青春期逆反心里的负面因素,开展正面管教和引导,充分发挥其学习和生活的主观能动性。
我家孩子今年上初二,她和班上的其它大多数同学们一样,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青春期的逆反心理,这无形中增加了家庭教育的困难程度。我作为这一成长阶段孩子的家长,深感到教育压力,面对孩子日益增长的自我独立需求,有时也难免诚惶诚恐。司教授的这一知识讲座深深吸引了我,如何有效利用其逆反期的这一特殊阶段,把早期诱发模式应用到自己的家庭教育中,变“逆反”为“成就”,让这个阶段的孩子在成就自己的基础上成就家庭,这一点已经显得迫在眉睫。司教授的这一教育讲座告诉我们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并不可怕,家长应找到原因并能采用正确应对方法,使“正面诱导成为可能、逆反不再是必然”。当前,我和孩子爸爸已经身在“诱导”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尽量做到有效沟通、尽量避免“指令”化,让孩子在独立、自我的意识当中健康、独立成长,让她在自己的成就感中慢慢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