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不断学习的家长

浏览次数:1142      时间:2019-09-11

瑶海区 瑶海实验小学2班张皓然家长(张海航)

今天在学校班主任的倡议下,我作为孩子的家长,在线收看了由合肥市教育局、合肥社区大学、安徽省家庭教育研究会主办,瑶海区教育局、瑶海区社区教育学院、和平东校教育集团南陵路本部承办的专家讲座。

专家司有和教授,博士生导师,1969年中国科技大学毕业留校1993年获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为中国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兼职教授,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编审室编审,司教授是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研究的资深学者,是中国科技大学创建少年班的直接参与者;先后出版教育著作,有《少年大学生的奥秘》《INIF超常教育法》《带孩子决胜后半场》《早期诱发实训教程》等20余种。

今天,司教授作了题为《为当今家长们教育孩子支招》的专题讲座。一共讲了四个关键的问题。分别是1.当今家长的机遇和困难2.家长不会教怎么办?3.孩子不会听怎么办?4.家长学习没效果怎么办?这四个问题真是直接说中了家长的心声。

首先,第一个问题:当今家长的机遇和困难。

司教授从科大少年班说起,列举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辉煌成果,然后分析少年班研究证实了家庭教育中早期教育机遇期、早期诱发机遇期两个机遇期的客观存在。早期教育机遇期在0~7岁,早期诱发机遇期在8~18岁。

什么是早期教育机遇期,司教授用了几个事例讲解,比如印度男孩的故事,日本士兵横井专一的故事,生物学的研究,神经生理学的研究等。

什么是早期诱发机遇期?这里是指8~18岁,错过早期教育机遇期的孩子,在成年之前还有一次快速发展的机会,那就是实施早期诱发的方法,通过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的水平,可以实现孩子快速发展的时期。

这是一个家庭教育方法,不是培养天才神童的方法,是帮助家长促进普通儿童实现快速的发展的方法。

早期诱发家庭教育模式的内容,对年龄在9~15岁周岁的少年儿童智力发展,在中等或中等以上水平,可以有意识的诱发其产生少年大学生具备的各种个性,心理品质等非智力因素,通过提高非智力因素的水平来促进其智力快速发展。这里有四个方面:1诱发对象,2诱发动机3,诱发方法和内容,4诱发机理。

为了更好的说明早期诱发的效果,司教授讲了几个故事:武汉的黄茂芳,全校闻名的打架王,浙江镇海的石展进高一是化学0分,物理5分,曹辉宁小时候被爸爸说成是一个小笨蛋,是舅舅的“时间”比赛诱发了小曹的自信心和毅力。

通过这些事例,我作为家长认识到我家小孩小学四年级正处在这个年龄段,这是一个没有回头路,决定他们一辈子的机遇期,早期诱发关键期。没有房子可以等,没有车子可以等,没有发财可以等,唯独孩子的教育不能等,十七八岁的孩子基本就定型了,要改就很难了。

2当今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面临的困难

1)逆反心理的存在,增加了家庭教育的困难,逆反心理导致孩子根本听不进父母的任何语言,即使孩子知道父母的语言是正确的,也不愿意接受而反对,有的家庭中顶嘴,吵闹,报喜不报忧,隐瞒不报,甚至出现了沉默,软性对抗,离家出走等现象。

2)应对孩子的逆反心理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特征:

不能强制,越强制越逆反

讲道理,也不管用你讲你的,根本不听

应对逆反心理,只能诱导不能指令

3)诱导是可能的,逆反不是必然的,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是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自我意识的产生并逐渐增强形成自我管理的意识,抵制与其自我管理意图不一致的看法。

第二个问题,我教不了孩子咋办?

2.1,纠正家长自我提高中的认识误区,

事实上不是我们家长教不了自己的孩子,是因为许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上有认识误区,以为自己教不了孩子。

第一,急于求成

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心态,在家里总希望自己一句话就能让孩子身上见效果。

教育孩子是一辈子的事情,不可能一劳永逸,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他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准则,你的要求和他的思想不一致,他就不会接受。

在家教方面,总希望有一个万能的方法,一用就灵,在学校选择上总希望有一个不用自己费心的学校,这也是不可能的,学校教育必须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学校主要解决智力因素的提高,家庭主要解决非智力因素的提高,现在社会上有这种学校封闭训练,但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为孩子不可能一辈子生活在这种学校里。

第二,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这是一句似是而非,没有丝毫用途的话,首先这里起跑的时间不确定。

家长如何对待这个问题?从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角度来看,早一点做好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确实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许多卓有建树的人才都具有很好的早期家庭教育,但是对每一个孩子在起点内容输赢上都是不一样的。其次起跑的内容问题,不论在哪一个阶段,家庭教育主要是帮助孩子提高兴趣,习惯,自觉性,注意力,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品质。第三,起跑的输赢问题和孩子自己的过去相比,有进步就是赢。

第三,最好的管就是不管,树大自然直,顺其自然,特别是一些孩子的发展比较好的家庭这样说,但是树是不会自然直的,家长不管学校学生都管不过来,社会就来管他,好人不管坏人就来管他。

第四,是否成才没有关系,重要的是教孩子怎么做人,这种说法似是而非,似乎做人容易,成才难,把成才和做人对立起来不妥,真正会做人的孩子一定能够成才,真正成才的孩子也一定会做人,做人是成才的必备条件。

2.2,只要做到”一个原则三句话”就是好家长。

一个原则,以身作则,三句话,准确的判断孩子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设法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人,协同这个人把问题解决。

第三个问题,孩子不听话咋办?

3.1孩子应该不应该听话,孩子毕竟年小父母毕竟比孩子经历多,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父母也有责任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所以孩子应该听话,问题的分歧是孩子不听话不是孩子的错,是家长没有说到孩子的心里去,需要改变的是家长是家长要解决,怎样说孩子才愿意听?

3.2让孩子听话的方法不露痕迹,什么是不露痕迹,不露痕迹沟通是指家长在和孩子沟通时,不要暴露家长教育,意图,不要让孩子看出来你是在教育他. 1)什么是不露痕迹,2)为什么要不露痕迹?3)怎样才能不露痕迹?第一是先铺垫法,家长在准备孩子要做事情之前在家中造舆论,比如在吃饭聊天逛公园,与客人聊天时只要孩子在场,家长就千方百计地引用有关这一内容的话题,且是随便谈起,做出不是给孩子听的榜样。第二,预留先中法,当家长希望孩子做甲事是孩子想做乙事,但实际上做不好你又治不了,可故意先同意做一次,最后孩子做不好,自然会返回做甲事。第三,预留缺口法。非常好的视力

第四个问题,家长学习没有效果咋办?

许多家长在说自觉学习,可是看了很多书,什么好父母胜过好老师,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看了很多,可是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就是不见效。

4.1方法只能解决能不能做并不解决不愿做,家庭教育方法在自己家里不见效果,第1个原因方法只能解决,能不能做并不解决愿不愿.

4.2,不明白方法的效果与该方法的使用条件有关。

4.3只知道询问怎么办,不知道自问为什么

4.4,家长使用的方法态度不妥。

4.5对家教理论和方法的理解不当,或者不知道变通.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我们每一位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学业有成。我一直认为一个孩子将来能否成才主要取决于孩子本身。聪明、勤奋等一些良好的品质都是与生俱来的。父母、老师、环境等后天因素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影响不大。有些父母对孩子知之慎少,但他们的孩子照样成才。有些父母耗尽苦心,但却事倍功半。今天观看了司教授的讲座后,我改变了看法。

孩子是需要家长教育,教育是要抓住关键时间,在关键的时间上教育是要讲究方法的。做一名合格的家长,更需要不断的学习。希望更多的家长能听到类似的讲座。我相信所有家长都是希望自己孩子好的,所以在人生道路上希望他们避开自己走的弯路,希望他们听从家长的建议,走上更加顺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