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共同成长--司有和教授讲座观后感

浏览次数:1475      时间:2019-09-11

       

            瑶海区隆岗小学四(1)班孙颜语家长颜川梅

58日上午9,通过老师的介绍,我准时扫码进入网络直播间,聆听这次合肥社区大学---家庭教育父母“童”学精品课堂。这次精品课堂的主题是《为当今家长们教育孩子支招》,请来的专家也是鼎鼎大名的司有和教授,司有和教授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是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研究的资深学者,,也是中国科技大学创建少年班的直接参与者,所以我对这场讲座也十分期待,希望能解答我在教育孩子中的一些疑问。

这次讲座的主要内容围绕4个方面展开:1.当今家长的机遇和困难;2.家长不会教,咋办?3.孩子不听话,咋办?4.家长学习没有效果,咋办?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经历和研究成果,阐述了科学育儿以及抓住儿童发展关键期的重要性。司教授的讲座喻经典教育理论于大量翔实事例之中,其幽默的语言、缜密的逻辑、具前瞻性和实践性的讲解,博得了在场家长们的阵阵掌声。

司有和教授在少年班研究中发现:少年班里有60%的学生出生在中小知识分子家庭,受过良好的早期教育,但仍有40%的学生出生在工人、农民家庭。这些同学很少经受过良好的“早期教育”,小学甚至初中时还成作为家长绩平平,智力中等;后来是在某位老师或家人的激发下获得快速发展的。对此,司教授提出了针对9岁到15岁、智力中等学生的“早期诱发”家庭教育模式。司教授提出的“早期诱发”,并非指父母重金延聘名师,也并非爹妈辞职陪读,而是指通过用一系列的活动触动孩子心理上的“开关”、使他们具备了成为“超常儿童”的那些非智力因素来实现的。这些非智力因素包括:广泛而稳定的兴趣,高度的自觉性和自信心,明确的理想和抱负,锲而不舍的坚定意志、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等。

听了这次讲座,我的感想很多,收获也很多,作为家长,我时常抱怨孩子不听话让我头疼,听了这次讲座我要换一换想法了,孩子不听话,不是孩子的错,是家长没有说到孩子心里去,需要改变的是家长,是家长要解决:怎么说,孩子才愿意听。我的确要反思自己,平时对待孩子是不是急于求成,简单粗暴了,作为家长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具体操作方法司有和教授也说了很多,我觉得以后可以在孩子身上用起来,期待孩子和我都有个全新的改变。

这次讲座干货满满,我也学到了很多,希望下次能有更多的学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