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讲座观后感

浏览次数:1217      时间:2019-09-11

瑶海区 瑶海实验小学五(1)班  陈奕星家长

2019年5月8日,合肥市教育局在瑶海区组织开展一堂“家庭教育父母童学精品课”教育活动,通过司有和教授的讲解,使我对如何教育好孩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受益匪浅。结合自己的孩子教育经历,谈几点感受:

一、杜绝急于求成,教育孩子系统性、长期性。

讲座中谈到,孩子在成长的成长过程中需要正确的培养和引导,需要家长的教育,老师的辅导,还有亲戚朋友的影响,环境的熏陶。望子成龙,是我们每一个家长的共同期盼,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认为自己的一句话,就能在孩子身上见效显著。要把教导贯穿到他成长的全过程中去,直到他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

二、消除盯分数和名次误区,杜绝攀比心理。

听讲座之前,每次考试过后,作为父母的我们问孩子的第一句话往往是:“考了多少分?在班上排第几名?”如果孩子的分数高,名次在前,我们就很高兴。如果孩子的成绩不够理想,名次在后,就不高兴,对孩子多了很多无味的批评和职责,甚至父母之间互相埋怨争吵一番,给孩子心理留下阴影。现实中还有的家长把孩子的成绩作为自己炫耀的基本。通过讲座,充分认识到分数只不过是教与学效果的一个反映,但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准确。家长用孩子的分数或名次来推断孩子的好坏未免过于片面,不找原因的指责只会适得其反。而应当正确对待,使考试真正发挥其“杠杆”作用,通过考试帮助孩子找出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措施。同时还应当教育孩子正确看待自己的学习成绩,让孩子把对考试分数的注意力转移到分析自己的问题上,胜不骄,败不馁,扎扎实实地把知识学到手。

三、正确看待“起跑线”,早期诱发更重要。

如今的孩子,学习压力大,一放学就被家庭作业压住了,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到了双休日,家长受“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的影响,安排了很多的课外学习任务,孩子没有输在起跑线上,却倒在了起跑线上。我们常看见到身边的孩子,小时候又聪明,又听话,讨人喜爱。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变的呆板、叛逆,让人很不理解。孩子在重压过后,失去了学习的激情,甚至对家庭的关爱都产生了反感。通过讲座,认识到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孩子提高兴趣、习惯、自觉性、注意力、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排解疏导孩子学习中的困乏和不良心态,及早诱发孩子:广泛浓厚的学习兴趣、专一强烈的注意力、不甘落后的向上精神、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行。

四、做好以身作则,科学灵活教育。

  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空间,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孩子的一言一行,很多都模仿父母。父母的以身作则至关重要,要求孩子做的,父母必须先做到,父母长辈的意见在孩子面前要一致。家长在看待问题上比孩子有见解,如何教育孩子正确认识问题呢?孩子不听话,不是孩子的错,是家长没说到孩子心里去,是家长的告知方式不被孩子所接收。家长根据教育孩子情况,灵活运用事先铺垫、预留先纵、不露痕迹等教导方法,可能收获更大。

  总之,对孩子的学习教育,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培养他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遇到问题我们要多用鼓励和引导的方法,去激发孩子学习激情和信心。市教育局在瑶海区组织家长听讲座的这次活动,感觉非常有意义,希望以后再组织类似的活动,让家长多学习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与学校保持良好沟通,让孩子们在学校里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