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讲座暨践行美丽家长活动直播课程观后感

浏览次数:1226      时间:2019-09-11


瑶海区马岗实验小学 

作者姓名:夏云

指导教师:童静

 


 

作为一名三年级学生家长,今日特别荣幸在网上参加了由合肥市教育局、合肥社区大学、安徽省家庭教育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合肥社区大学家庭教育父母”童“学精品课程的家长活动课程。听完几位专家的讲座,感触非常深,体会到对孩子的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生涯课。

教育孩子的这门课程,是一项需要家长不断修炼自我的课程。教育孩子的这门课程,是一项需要教育系统以及学校坚持不懈的努力方向。孩子的教育是需要全方位的重视,需要家长和学校的密切联动,而学校和家长正是一个共同的目标———都是希望孩子优秀,希望孩子成才。

作为一名家长,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就像我的孩子,她现在已经能在我教育弟弟的时候和我说上一句”我们老师说,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而书上又有说“教不严,师之惰”。她已经能够理解妈妈作为弟弟的第一位老师,如果不能好好教育弟弟,那是我的过错这样的深意,这是她自己在老师日常教育的耳濡目染下通过弟弟日常表现的实际行为自己得来的体会。一个孩子都能明白这样的道理,作为成人的家长,我感觉到自己很惭愧。我们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言一行都会时刻影响着孩子,日积月累后可能就是一种性格引导了,所以家长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则,自己就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记得在一次家长会上,校长说道:“我们不要只做衣食的父母, 不要做一个有知识没文化的父母。”这句话值得我们深思。现在几乎我们的每个家庭都有着不错的物质条件,我们可能也是有着高学历,有着很不错的工作或职位,但这些并不能直接定义我们就是合格的优秀的家长了。我特别赞成直播课程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司有和教授的观点,他们我们现在的家长在教育孩子上有很多误区。诸如:1、急于求成2、不要输在起跑线上3、最好的管就是“不管”,树大自直4、是否成才没有关系,重要的是教孩子怎样做人。说实话,我听到这里的时候,和司教授是有很多共鸣点的,因为我确实也进入了以上一两点的误区。前面的第一点和第二点,我倒是没载进去,但是第三点和第四点就是我开形中自己加给自己的观点。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孩子肯定是有些缺点或是任性,但我个人也觉得成人都不可能完美,又怎能去要求一个孩子去做到十全十美呢?所以我的孩子经常想要买什么东西我是从来就马上买,这样久了,现在发现了问题,就是感觉到她不懂得珍惜。文具盒还没坏,她就想要新的,原因就是小店里又有了好看的新款式,告诉她能用就不要浪费,她听不明白了,因为她觉得好看的就是想要啊,而且以前也没有说用东西一定要用到坏了、不能用为止啊,为什么现在需要这样呢?这就是家长我长期日积月累种下的因导致的果。后来我还是妥协,我就是持了“最好的管就是”不管“,长到一定年龄她自然知道挣钱的难处,经历一些挫折后自然就能明白需要珍惜。有时候孩子有些缺点,我不去放大它,我确实是觉得学习成绩不是唯一的,但一定要教会她如何做人,因为我上大学的时候我的老师也和我说“先做人,再做事”。直到听完司教授的话,我觉得在这两点上,我需要仔细的琢磨和思考,至少需要有个尺寸深度的把握。想来,成才和做人本不应该对立,也不成矛盾,也许只是家长在自己给自己找的退路和借口而已。

在孩子教育的路上,离不开学校和老师。对于孩子而言家庭是她的第一社会单位,其次就是学校了。只有家长和学校良性互动才能成就孩子的良性发展。大多数我们家长都是老师不找我,我也不找老师的态度,其实这是特别不好的想法。即使孩子在学校没有任何事,家长也应该和老师保持联系,不仅仅是指要去了解孩子的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态,分析孩子的健康、心理、以及她的需求,需要特点观注的地方,我这么认为。我特别的感谢我家孩子所在的马岗实验小学,从学校到老师与家长建立的联系特别密切,即便像我这样不太主动找老师的家长,也能了解到孩子的一切,是老师和学校在这一方面的功课做的足,做的到位。特别的,我们的几位授课老师对孩子们的了解程度,让我诧异和敬佩。我也决定,以后我要做一个积极主动的家长,配合老师和学校做好孩子的一切。

最后,由衷的感谢瑶海区教育局精心安排的这次直播课程,听完课程好像我突然一下子就开窍知道自己要做一个怎样的家长了。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愿意做一名“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家长,同时做好老师和学校的后盾,维护好孩子的“后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