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有和教授讲座观后感
浏览次数:1194 时间:2019-09-11
瑶海区马岗实验小学 六5班李子萌家长:吴菊 指导教师:童丽君
在家庭教育的道路上,孩子的成长是个漫长的过程,作为一个12岁孩子的母亲,孩子正处在青春期边缘,今年又面临她的小升初选择问题,处在这个十字路口,孩子的学习问题、生活问题、态度问题、情感问题都一直萦绕在我心头,多少次我在深夜问自己,物质条件我能尽全力满足她,但我对她的教育是否真的成功呢?所幸在这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初夏时节,有机会聆听中国科技大学司有和教授的“为当今家长们教育孩子支招”讲座,一解我心中疑惑,从中我受益有以下几点:
一、分析了家庭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科技大学是中国的旗帜性大学,而其所属的少年班更加是中国的殿堂级特色教育的成功典例。虽然明白我家孩子能进入这样的课堂还有明显差距,但是从进入中科大少年班的这群优秀的孩子身上共性可以看出,孩子0-7岁这段时间是个十分关键的时期,不管是天才还是普通儿童,能抓住这个成长的黄金时期,培养好孩子的行为习惯,未来定有不凡的成就,每念及此,不禁十分懊悔,因为感触到孩子身上确实有些问题想去纠正,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当初在根源上就将这些问题扼杀在摇篮里,那将是件多美好的事情。而对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表现得还不是十分明显,所以还是有些欣慰。古人云:三岁看老、七岁定终生,当初感触不深,现在充分认识到,对孩子的教育要融入生活,大人的言行举止,影响了孩子的行为、习惯,从而决定了孩子性格。
二、提出了对行之有效孩子的教育方法
关于这个方面,司教授围绕着展开讲述了孩子很多,其中两点对我触动很大——一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句天大的谎言。孩子从小到大,她自己一时冲动的,我和孩子他爸强逼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兴趣班、辅导班也报了不少,都是抱着领先别人家的孩子一步的畸形心态去学习,自认为我会你不会我就比你好,你好我比你更好!我就洋洋得意的奇异心理,其实最终坚持下来的还真没几样,功利心理、攀比心理在此刻暴露无遗,而司教授指出的“与孩子的过去作对比”真是一言惊醒梦中人,何必要强求跟别人比较呢,只要孩子今天比昨天有所进步,那无疑就是最大的成功。二是言传身教法,孩子要想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受父母的影响最大。你让孩子不要乱扔衣服,自己回到家后却随手把衣服扔在沙发上,还口口声声地教育孩子,这种效果明显不会有效。你不让孩子看电视、玩手机,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自己却在惬意地看着烂俗的连续剧、刷着抖音,这让孩子情何以堪呢?所以,以身作则,比千言万语都管用。
三、树立了解决孩子问题的处事态度
00后的孩子继承和发扬了90后孩子狂放不羁的特点,特别渴望自己有个表现的舞台,如果别人全都给他设计好今后的计划,一切都按照规划走,不但他不会感恩,还有可能激起他的逆反心理。所以无论是去纠正他的问题,还是去引导他的方向,都要做到“不露痕迹”,充分听取他的意见,将他变为最终做决定的那个人,孩子感受到了自己被尊重,自然而然地会更加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去了解他的内心世界,这样只要我们给他抛出几个选项,让他自己去做选择,权衡利弊后,基本上也能选出我们想要的那个答案。目的一致,但过程与方法完全会不一样,所以有捷径可走,何必要选择最艰难的路呢?
四、培养了教育孩子的乐观心态
之前也说了教育孩子是一个漫长的路程,孩子在青春时期所表现出的不确定性,都是令人难以捉摸的,不会因为今天采用了一个方法取得阶段性成功就万事大吉,所以注定就是一场持久战。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个问题多想几种方法来解决,明白各种方法的效果与利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孩子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总而言之孩子是父母的唯一,做父母的有责任有义务去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培养好,所以我们更加需要一些理论武器来武装我们自己,所以这样的家庭教育讲座真的非常有意义,所以我要从即刻起改变自己、改变家庭氛围,让孩子在充满阳光、欢笑、自律、自信的大环境里茁壮成长!
再次感谢司教授给我的启发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