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光”之路多崎岖,教授支招变坦途
——《为当今家长们教育孩子支招》观后感
浏览次数:1191 时间:2019-09-11
合肥市瑶海区少儿艺术学校 二(5)班 陈幸雅家长 叶爱民
“父母是孩子一生的光,要想照亮孩子,父母必须先有光。”我们这些八零后的家长深刻明白这个道理,可是寻“光”之路太崎岖: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适合别的孩子的方法却不适合自家孩子;很多方法只能解决能不能做,并不解决愿不愿做;大部头家庭教育专著买了一本又一本,可是艰深晦涩看不懂……“熊孩子”们一天天长大,问题一天比一天多,做家长的疲于应付,没有方法的时候,“威逼利诱打骂吼”就成了很多家庭的育儿大法。结果是父母子女两败俱伤,苦不堪言。
可是今天看了中国科技大学司有和教授《为当今家长们教育孩子支招》的直播讲座,我发现,原来那些“光”并非遥不可及,寻“光”之路也可以坎坷变通途。司教授用通俗接地气的语言针对当今家长的机遇和困难:家长不会教、孩子不听话、家长学习没效果,一一支招。
“家长不会教,咋办?”司教授说“自己不会,去找会的人呗!”多么平易的道理啊!反思自己平时,不会没有方法时,不是焦头烂额着急上火,就是冲孩子一顿暴吼。其实,方法很简单,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在迅捷的互联网和便捷的交通,把“会的人”送到孩子面前。
“孩子不听话,咋办?”这是大多数家庭教育的老大难问题。司教授支招有:一、事先铺垫法;二、欲留先纵法;三、预留缺口法;四、借题发挥法;五、认同再议法。这五招可操作性强,不需要家长有多么高深的文化水平。好用又“不露痕迹”,达到“育儿”细无声的效果,即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能融洽亲子关系,何乐而不为呢?
“家长学习没有效果,咋办?”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更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孩子。司教授说: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找到孩子问题背后的原因,改变一贯的“命令式”“任务式”态度,改变“训导式”口气,学会变通,效果也会“不露痕迹”地呈现。是啊,遇到问题我们这些家长只会问“怎么办”,从来不去想“为什么”,方法的效果其实与该方法的使用条件是有关的。而这“条件”不正是每个孩子的差异性吗?
醍醐灌顶就是这种感受吧!崎岖的寻“光”之路,平坦了好多。此刻,看过直播的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心头轻松嘴角上扬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