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社区大学家庭教育父母“童”学精品课堂》观后感
浏览次数:1336 时间:2019-09-11
合肥市瑶海区香格里拉小学 二(四)班 操子恒妈妈 许昌凤
昨天观看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司教授的直播课堂后我感受颇深。在观看之前,我一直觉得孩子就是要听父母的,父母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至于为什么好一直没有深究,也一直认为只要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抓好了,其他的都可以商量,但是观看了直播课堂后,我改变了看法,以下是我的几点感受。
1、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以前总认为孩子只有到了上学的年龄了才要教育,太小了去教育,她也听不懂,大人还累,听了司教授的课以后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幼儿时期是孩子品质及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儿童生命的最初两年,是与父母建立牢固情感纽带的关键期;是儿童未来心理成长并与他人建立信任和爱的关系的基础;也是脑细胞形成的时候,所以应该尽早的对孩子进行教育。
2、合理的管束:听到身边的很多朋友说,我家孩子我都不管他(她),现在的大环境本来压力就大,再对孩子管束太严,那样孩子就太累了,大人也会很累,所以我有时候想偷懒的时候,也会这样告诉自己,对孩子放任自流,指望孩子能自学成才,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孩子会出现很多这样那样我想得到的或想不到的毛病,这个时候我就很生气,有时候会责骂孩子,甚至偶尔还会把孩子揍一顿,总会怀疑,我家孩子怎么了,怎么这么不听话呢,听了司教授的课后我才知道,管束孩子是告诉他们行为的标准,即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去做,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做。管束要有权威:当孩子可能要犯错误,我们不得不进行管束的时候,一定要有权威性。让孩子知道你是严肃的,而且你们提的要求是将伴随惩罚或奖赏的。合利地限制孩子可以培养孩子的纪律观念,当然,对孩子的管束必须是负责任的。而且要告诉孩子你提出要求的原因,这样做,也可以树立起父母双方的权威性。不要惩罚得太多:不可从生理和心理上虐待孩子。
3、用积极鼓励的方法,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观:父母需要主动地将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教给孩子。以便于孩子在社会上成长。当然,在这方面,身教胜于言传,我们可以做孩子的好榜样。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不可以让孩子去做我们不愿意的事,也不可以自己做一套,让孩子去做另一套。只有我们以身作则,注重孩子价值观与礼貌的培养,才能教育出品德高尚的下一代。
4、及时跟孩子沟通:当父母否认孩子的感觉时,孩子觉得他得不到理解。只有当孩子的情绪被接纳,他的感觉舒畅了,他的行为才会良好,因为孩子是生活在感觉的世界里。我们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通过说话来了解他们的感受。不论孩子提出的问题是大还是小,都要尽可能找时间立即去倾听他所说的话,而不要让孩子等你有了空闲时间再说。与孩子说话,为我们提供了一次了解和教导孩子的机会。立即倾听孩子的谈话,有助于赢得孩子的信任,这样孩子才愿意把所有的事都告诉我们。而对我们来讲,了解孩子头脑里想的是什么,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此,当孩子与我们谈话时,我们要尽可能地立即与他交谈。这样孩子就不会失望了,他可以感受到他对我们是多么的重要,他也就会更多地把心里话告诉我们。套句司教授的话就是:孩子的逆反心理不是必然的,逆反期也不是不可逾越的。
总之,这一次的直播课堂让我对自己平时的教育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在以后对孩子的教育中,我将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家校共育,争取培养出一个能健康的生活,快乐的学习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