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当今家长们教育孩子支招》 观后感
浏览次数:1590 时间:2019-09-11
合肥市瑶海区大通路小学一(7)班吴晨希家长 吴建
指导老师:许璐
5月6日孩子班主任老师在班级群里发了一个通知,司有和老师将在5月8日有个网络直播讲座,主题为:《为当今家长们教育孩子支招》,顿时心中一喜,我早听闻司教授是个优秀的教育专家,他学识渊博,待人和善,具有丰富的教育经验,从他老人家那一定能够学到很多东西。我静静地期待着8号那天。
8号早上,我早早约好另外两个同事准备好本子、笔、平板,准备聆听司教授的讲座,心中忽然涌起十几年前学生时代等待老师进课堂的感觉。
讲座开始了,司教授首先从“当今家长的机遇和困难”进行阐述。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家长们解释了什么是早期教育关键期,强调要抓住儿童发展的两个机遇期,一旦错过关键期,后期可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弥补,可见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他结合多年研究的真实案例,通过专业的视角与家长互动分享,引导在场家长的反思。那么,对于错过孩子早期教育关键期的家长应该怎么办呢?司教授结合了自己多年的教育经历对错过早期教育关键期、孩子成绩平平、作业磨蹭、拖拉等问题与家长们进行了深入地解析。他分析造成这方面的原因可能是专注力不够。他强调这是正常的,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能够维持有意注意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所以上课超过20分钟或在家里做作业超过20分钟,孩子就想动动,想做做别的事情,这是孩子生理发育的正常现象,这个时候家长应该配合,和孩子聊聊学校的趣事等,过10分钟再做作业效果会好些。至于孩子学习上的粗心,司教授这样解释:孩子有时粗心大意这也是正常现象,小孩子不可能那么仔细,解决的办法就是要求孩子自己检查作业。发现孩子作业有错,不要直接告诉孩子是哪一题错了,只说今天的作业有错,让孩子自己找出来。如果孩子不愿意检查怎么办呢?可以采取一些鼓励的办法,只要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办法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司教授还特别强调家长不要过多批评、指责孩子。孩子的心有时静不下来,责任在于家长,是家长教育不当导致的,是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心理,这点家长需给予重视。
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就是习惯,而习惯是谁培养的呢?是家长。一旦养成习惯,不是你说一两句话就能改过来的。我们经常见到有孩子到了高年级阶段还是丢三落四,不会收拾学习用具,听课心不在焉,经常走神,家长反复教育却收效甚微。我想到了我的孩子,她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喜欢在家里桌子上乱涂乱画,我就很严厉地批评了她,可是过几天又发现她这样做了。我一直提醒她,可她还是改不了。我想,这是她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要慢慢帮助她改掉。行为习惯不好,这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习习惯,因为我发现她在看书的时候有时候也会不知不觉地低下头去在桌上画画。所以我就找她的几个好朋友到家一起和她看书,告诉她,别的女孩子是多么的爱干净,要她向别人学习。经过我和她谈心之后,她就觉得自己要把别人作为自己的榜样,尽量让自己和别人做的一样好。在一段时间之后,她有了很多的进步,因此我鼓励她,并给了她一个小组长的职务,她也非常开心。可是,毕竟要改掉一个不好的习惯是很难的,所以有好几次我都“威胁”她,如果再不好的话,就把小组长职务收回来。这样的“威胁”对她很有用,她为了“保住”她的“官衔”在一点点地进步。这个事例让我觉得小学生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细节着手。对于习惯不太好的孩子,我发觉对她进行批评好像没什么大的作用,相反和她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她的心弦,倒是非常有用的。这样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促进了家长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司教授在强调家庭教育的同时,也强调了非智力因素在人的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成就。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做出较大的贡献。司教授还用身边的例子来说明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但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充分发展,还可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反之,如果人缺乏意志,贪图安逸,势必会影响其智力的发展。这个观点让我们家长耳目一新,也为家长们今后对孩子的教育指明了方向。
接着司教授从“家长不会教,咋办?”又进行了细致地阐述。他首先从认识误区入手,让家长了解平时都有哪些误区?重点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司教授在讲座中还提到了家长要自己改变观念,自己要提高自己,注意自身的言传身教。在方法上,要放弃获得现成教子方法的幻想,承认世界上没有现成的教育自己孩子的方法,教育自己孩子的方法只能靠自己去通过实践来创造。必须从内心认识到:孩子的现状无论是好还是差,都是自己、自己家庭的环境造成的。即使你对孩子的现状不太满意,你能培养成现在的样子,也就能把他改变过来。在亲子关系上,首先要敢于承认自己是亲子矛盾的主要方面,勇于承认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这句话不是批评父母,它有三个意思:一是孩子需要教,二是需要父母来教,三是父母会教就能够教得好。
我家小区住着一个小男孩,很聪明,在学校老师的监督下作业都能完成,准确率也比较高,书写也不那么潦草,可是回家的作业总是不能按时完成,另外这个孩子身上有异味。针对这两个问题我和他沟通过,还是未能改掉毛病,他爸爸找到了我,随后,我准备到他家去沟通。一进门,扑鼻来的就是鞋臭味,他爸爸正坐在不大的客厅看电视,所有的窗户都是关着的。我问孩子妈妈去哪了?他回答打牌去了。于是我想知道孩子在哪睡觉?他爸爸带我去孩子卧室,一进卧室,房间不大,看到的是随处摆放的书本、衣服及鞋子,孩子正在书桌上写作业,也没有台灯,只有昏暗的吊灯,而且房间味道实在太重,于是我就问孩子为什么不把房间整理一下?孩子回答习惯了。最后我同家长一起谈了孩子的这些问题,家长有些不好意思,当然我也有些不好意思。那样的家庭,那一刻我对孩子更多的是同情。时代在变,社会在变,孩子在变,教育也在变,作为家长的我,在促进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只想家校合一能够真正体现在孩子的身上。就像司教授所说的的房子、工作、赚钱可以等,唯独孩子地成长不能等,没了孩子你会内疚一辈子。习总书记也说过“全社会要重家庭家教家风”,这点我们家长千万要牢记。
然后司教授从“孩子不听话,咋办?”与在场的家长做了很好地沟通与交流。他从两个实例入手,强调家长要与孩子平等对话,要把孩子看作一个需要被尊重的个体,让孩子听话的方法就是“不漏痕迹”。我听了,深有感触。是呀,我们家长有多少能和自己的孩子做到真正的平等对话呢?我想到了我自己与孩子。之前,我家熊孩子在吃饭的时候都要玩,还不时地手舞足蹈,到处乱跑,怎么说都不听。在讲道理数次无果后,我制定了这样一条规则:“如果还是这样吃饭不专心,周末就不带你去游乐场了。”刚开始,孩子以为我只是吓唬他,根本没放在心上。到了周末,居然提前收拾好小包包,提醒我该走了。我将规则又说了一遍,并严厉地告诉他今天不去,理由是她没有按照要求吃饭。大概是感觉无望,接下来的一周,孩子果然变乖了,现在已经完全改掉了这个毛病。孩子有时候并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一味说教,又不能加深印象。因此小小惩罚一下还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让孩子冷静下来思考并加以改正。但是惩罚时间不要太长,五到十分钟为宜。当结束之后,要让孩子说说,为什么惩罚,如果下次还犯同样的错,还是要罚的。所以,有时候父母真不能太惯着孩子,不妨制定一些规则,让孩子明白做错事以后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不过,一定要告诉孩子为什么要罚他。毕竟惩罚不是目的,让孩子越来越好才是。
司教授还告诫家长们对孩子要少说多做,尽可能倾听孩子的意见。我家孩子前段时间每天晚上临睡觉前总要长时间看课外书,无论我们怎么给她讲现在时间不早了,明天还要上学,孩子就不听,哭着闹着要看完。我和孩子订好规矩,明天早上要按时起床,不能赖床,我也不会叫她起床,孩子答应了。早上孩子没按时起床,我也没硬把她从床上拖起来,等她自己起床的时候时间也不早了,于是她手忙脚乱地穿衣服、洗漱,吃早饭,急得快哭了,到学校时也快要迟到了。连续了两天这样的情况,第三天晚上,孩子主动找她妈妈制定了读书计划,合理分配了读书时间,按时睡觉,早上也就没有再急匆匆的了。
最后,司教授从“家长学习没有效果,咋办?”这个话题谈了谈自己的看法。他首先从“择校热”进行阐述,再次强调孩子的自觉性及良好的习惯将会贯穿于孩子的一生,也再次提醒各位家长要注重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他还教给家长们一个很好的方法——舒尔特方格训练法,这个方法很实用,受到了在场家长们的一致称赞。整个讲座中,司教授提出了很多忠恳的意见和建议,他通过大量生动的教育案例,用简明的语言给我们大家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家庭教育画面,从而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
90分钟的讲座听起来一点也不觉得累,反而觉得是一种享受,真可谓受益匪浅,让我领略了一种教育责任,让我品味了一种教育智慧。七十来岁的老人给我们家长作讲座非常不易,我们在分享思想盛宴的同时,也领略到了老人的善良和良苦用心。作为一名家长,我们深感责任的重大,也明白需要努力的地方太多,但我相信我们家长会努力,并一直努力下去。
在这,也非常感谢瑶海区教体局领导和学校领导给我们大通路小学家长们搭建了一个这么好的学习平台,让我们家长能够与大师对话,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相信在瑶海区教体局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瑶海区家庭教育工作会开展得更好,瑶海区的学校会更棒,瑶海区的学子们也会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很庆幸我是瑶海人,我的孩子是瑶海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