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为当今家长们教育孩子支招》观后感
浏览次数:1483 时间:2019-09-11
合肥市瑶海区临泉路第一小学 34班家长 陈 晓
人生就是不同的角色转换,每一个身份都有着不同的责任和使命,由于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特殊限制性条件的客观存在,使得我们一直在不同的角色担当之中摸爬滚打,希望能探索出一条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去诠释成功的含义,最终能带领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然而,在结婚生子,养儿育女的生命轮回之中,我们仿佛又被打回了原型,新手家长在脑海中为孩子设计了一万种成才成功的可能,我们看似全副武装,实则是百般焦虑上线的菜鸟父母。
随着时代的大变迁以及网络的日益普及,我们能够看到的听到的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各种报道可谓铺天盖地,有人极度宣传严厉教育,认为严师出高徒;有人肆意鼓吹自由放任,认为有自由才有自律。作为家长的我们,面对轰炸式的各种信息,头晕眼花,寻寻觅觅却始终无法拿别人成功的教育观念,真正实施在自家孩子身上。是的,时代已经由之前的“别人家的孩子”转换到“拼爹”“拼妈”“拼教育理念”,谁能把最先进最有效的理念灵活而成功的运用到对子女的教育之中,谁才是真正的王者。
很幸运,我们在众多声音之中,听到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司有和教授的教育理念。5月8号上午的直播,司教授的话于我们而言实则醍醐灌顶,他通过对中科大少年班历届优秀学子的学习、习惯、家庭背景等等的研究,对早期诱发机遇期做了详细而深刻的解读,让我们知道,即使有些家长错过了0-7岁早期教育的关键时期,我们的孩子仍能在8-18岁早期诱发机遇期中迎难而上、崭露头角。司教授通过大量真实而生动的案例,鼓舞了家长,让很多深处教育困境的我们看到了孩子的未来,一切还有机会还有可能,帮助孩子实现人生的飞跃。
司有和教授在直播中不仅让家长看到了希望,更是全面而贴切的指出了当下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也是我们家长的普遍焦虑:不会教怎么办、孩子不听话怎么办、学习总是没有效果怎么办······这也是我们每天都面临的棘手却又无解的难题。通过对司教授教育理念的理解,我们知道这些问题不仅仅在孩子身上,更多的还是作为家长的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采用了不恰当的方式方法,很多时候,家长只是一味关注试卷的分数,却从来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单方面注重孩子智商的提高,却忽略了非智力因素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比如说孩子广泛浓厚的兴趣品质、专一强烈的注意品质、高度的自觉性品质、不甘落后的好胜攀比意识、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等等。作为家长,我们太过于追求成绩,总是急于求成,甚至不在乎孩子在学校是否有朋友、是否需要倾诉、是否需要帮助······我们关上了所有与孩子交流交心的大门,只向他要成绩。
但是,司教授用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对年龄在9-15岁的少年儿童,智力发展在中等或者中等以上水平,可以有意识地诱发各种非智力因素,通过提高非智力因素的水平,来促进智力快速发展。这是一个很有效的家庭教方法,是普通家庭里的普通孩子实现智力水平提升较快的方法。
当然,再好的理论也需要实践者的全力付出,当们找到了行之有效的教育理念,接下来仍然面临着如何去正确实施的巨大难题,那就是作为家长的我们在这一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了。首先,我们要在充分尊重孩子的前提下不露痕迹对孩子实施潜移默化的教育,要充分调动孩子各方面的潜在能力,并给予最大化的支持。我们其实都知道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要诱发孩子的潜能,只能根据家教的原则、针对自己孩子正确切有指向性的方法,切不可冒然套用其他孩子成功的经验。同时,一旦真正挖掘到了孩子某方面的能力,在操作过程中尽量表面保持顺其自然,在与孩子沟通时,不要只彰显作为家长的权威,更不要暴露太过明显的教育意图,要与孩子平等,充分相信他,支持他,在他需要时及时解决,让孩子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在未见成效之时讽刺打击,否则,就真正的前功尽弃了。
作为家长,我们不得不承认,有时候对于孩子的要求是过分的,因为我们自己并没有真正做到,不是一个好的榜样。“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我们知道“家庭”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我们的国家主席习近平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他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可以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鉴于此,我们的总书记还特别强调“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问题。只有每一个家庭都既承担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的重担,我们的孩子才会走向更美好的未来。所以,家长如何教导孩子,如何引领孩子, 如何打造良好的家风,如何在良好的家风氛围中对孩子进行家教,如何做到能真正成为孩子的榜样,值得我们深思。
家庭教育是一个总要课题,路漫漫其修远兮!然而我们更知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孩子在快速成长,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和孩子一起,立足当下,共同学习,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