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课堂《让爱与青春同行》观后感
浏览次数:1118 时间:2019-11-15
肥东圣泉中学 高一 王希语家长 章勤梅
花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静下心来聆听了合肥社区大学家庭教育父母“童”学公益课堂,内心五味杂陈,《让爱与青春同行》用简单、朴素的语言和贴近生活的事例阐释了家长与成长阶段的孩子之间的课题。
作为家长自身,外在压力和生活的重担压得已经苟延残喘,一直以为给孩子创造最好的生活、学习条件就可以了,很少考虑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其实他们不光面临学业的负担,更是对大千世界充满了迷茫和向往,孩子的青春期我们该怎么去关注呢?
当孩子在家时,你在家吗?你人在家心在家吗?心在家你的爱在吗?孩子的需求我们懂吗?我们是否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呢?许多家长都忙于打工,赚钱养家,能有多少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但是当你陪伴孩子的时候就应该心无旁骛,善于倾听他们的心里话,乐于听他们说出烦恼,知道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对自己的学习哪一门功课比较薄弱,喜欢哪一门功课?喜欢哪一位任课老师,告诉你她和同学之间的事,你只要倾听就行,别急着去评判,别急着下结论,孩子有需求或者解决不了的时候她会自己说出来的。所以,作为父母,不光提供孩子的衣食住行,更要走进他们的心灵,有时候我们也缺乏耐心,孩子会说出与学习无关的话题,作为沉不住气的父母总会用严厉的口吻打断孩子的话语,一次又一次,孩子会渐渐失去和你沟通的兴趣,甚至会从此沉默不语,失去了和孩子沟通的许多机会。
青春期的孩子,对自己的成长是迷茫的,甚至是朦胧的,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应适时传授正确面对身体发育的基本特征,告诉孩子这是在成长,在长大,他们的心智没有成熟,我们作为家长要注重保护他们未成熟的心智,正确引导孩子,哪些事可以自己做决定,,鼓励他们适当的学会独立,学会应对困难。
我们要善于倾听,善于分析孩子心里的变化,当孩子逆反心理超强时,不要和孩子正面冲突,要学会循循善诱,更要学会换位思考,社会在进步,新生事物不断涌现,我们要包容和接纳孩子眼中的世界,毕竟我们也经历过青春,甚至是叛逆的青春。
我们要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他们真正需要什么,他们喜欢什么?有时你正在忙,孩子突然说,妈妈,我想你抱抱我,我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多大了?还要抱?没看见我正在忙吗?其实这时候孩子一定是在学习上或者其他事情上有难过的坎;孩子内心里有什么是她不能碰触的底线?我们不知道,作为家长,我们有时过于急于求成,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把过高的期望值强加于孩子身上,孩子能不叛逆吗?
我们的孩子在渐渐长大,自尊心也会越来越强,他们最怕别人在家长面前问自己的成绩,最怕家长告诉别人:学习不够努力,玩心大,不懂事,谁谁家的谁谁谁特别自觉,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我家的不行,钱都浪费了……无论是成绩再好的孩子,心里也承受不了这样的话语,虽然有时候是家长在一起谦虚的说法,但是孩子是单纯的,孩子是需要我们的尊重和表扬的,无论是成绩多么差的孩子,只要有一点点的进步,都希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褒奖和赞许。
我们要学会静下心来听孩子说话,真正的静下来,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国庆假期间,孩子作业多,我的家务活也多,她写她的作业,我干我的家务,虽然我是在家里,却无暇和孩子沟通,孩子在吃饭时说作业太多,手都写麻了,笔芯都写了几支了,真累等等,我转移了话题,让她赶快吃过后睡一会,我还要干活等,孩子的表情让我感觉到她非常失望,碗一放,说:你就不能耐心听我讲两句吗?我讲作业多又不是说不写,不就是想说一下,不就是想让你多陪陪我吗?我被孩子的话噎住了。是啊,孩子需要的有时并不多,问题有时是在我们父母身上,父母总是以忙碌为理由,以怕耽误孩子学习时间为理由,不去和孩子沟通,听不进去他们的表达,总是用自己成人的眼光去左右他们。那天我没有去做家务,直接到她房间,坐在她的身边看她奋笔疾书,感受她遇到问题的困惑和解出难题的那一份喜悦,她虽然什么也没说,但至少我知道她的内心是欢喜的,陪伴有时候并不需要语言。
孩子在渐渐长大,孩子离我们会越来越远,所以,趁现在孩子还愿意和你交流,孩子还愿意和你有肌肤相亲,在孩子成长的最关键时期,抓住他们青春的“尾巴”,用爱引航,陪伴做动力,一起与孩子向人生的前方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