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少儿低头族,请抬起你的头

浏览次数:575      时间:2019-11-28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iPad、iPhone、智能型手机掀起了另一种网络使用习惯的革命,不管大人小孩全都面无表情盯着那小小的荧幕或对着它傻笑。很多父母更把它们当成了孩子不再吵闹的玩具,父母在开心聊天的同时,孩子却盯着小小的荧幕。


  相信在大多数家庭里每天都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孩子时常拿爸爸妈妈的手机玩微信,看微博、打游戏,上QQ,看小说。吃完晚饭找手机,做完作业找手机,没事干也找手机;家长让他少玩一会儿后主动归还手机,但是每次都是答应得很好最后还是要在骂声中放下手机。


  还有不少家长反映,孩子自从用上了手机,和同学打电话反而少了,和父母交流也少了,有时连话都懒得说;可是发短信、发微信却接连不断,用手机上网没完没了。软硬都试过没什么作用,面对孩子的“手机情结”很多家长即焦急又无奈。手机让许多孩子变成了“低头族”。从那专注的表情已经可以预见未来成为网络成瘾者的潜质。家长们担忧:痴迷手机不仅会损伤孩子的眼睛,而且不健康的网络内容很可能会伤害孩子的心灵。


什么是低头族?


  低头族指不论在何时何地,手上都捧着电子产品上网聊天或玩游戏、阅读和看电影,把自己与社会隔绝开来的人。低头族通常以年轻人为主,他们往往不喜欢与人交往,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能自拔,对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危害极大。


  但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越来越发达,人们 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孩子的宠爱越来越深,低头族的成员年龄段也从青少年慢慢降至到儿童。4岁至6岁孩子中,约有53%会上网,越来越多的儿童沉溺其中,拒绝与大人及同龄人交流,成为新一轮的“少儿低头族”。


  心理学家肯纳斯·乔恩把这类孩子称为“活在气泡里的世代”。他认为,手机和其他多媒体工具像一个气泡把我们包裹起来,让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小小尺屏幕上。经常使用手机的孩子不但缺乏和周围人的沟通,对父母的要求也更为叛逆。


  为了把孩子从“低头族”中“解救”出来,一些家长挖空心思,想了很多办法,总想在孩子与手机之间建起一道“防火墙”。然而事实证明,这种一味“防”和“堵”的办法很难奏效。因为,我们毕竟已处在移动互联时代,许多家长本身就是“低头族”、“微博控”、“微信控”,身教胜于言教,有什么道理能说服孩子远离手机呢?


面对这样的“手机控”,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呢?


1. 让孩子意识到沉迷手机的危害:


  家长要通过平和的沟通,摆事实讲道理,和孩子达成共识。例如:告诉孩子,身体内的脊柱在青少年期弹性好,可塑性强,背负沉重的书包、桌椅高度不合适、运动量太少或者长期不良姿势都会造成脊椎侧弯,如低头玩手机、电脑等都会使脊柱扭曲变形。


  给孩子摆事实讲道理时,家长不要情绪过激,也不要危言耸听,否则很容易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造成反效果。


2. 培养兴趣,转移注意力:


  作为家长,有责任帮助孩子发现和培养各种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尤其要鼓励孩子参加一些可以和同龄人良性互动的团体活动,这是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


3. 约法三章,坚决执行:


  家长要和孩子约法三章,什么时候可以用手机、什么时候不行、如果孩子违反规定应该受到什么惩罚、做好了又有什么奖励,赏罚一定要分明,执行要坚定。


4. 利用同伴的力量:


  留意孩子的交友情况,鼓励孩子和朋友面对面的交流,少用手机短讯和QQ。当面对面的交流能够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的时候,手机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5. 以身作则,放下自己的手机: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许多孩子的行为是模仿父母。仅仅要求孩子不能沉迷于脸书、网络,但父母自己却忙着用网络、手机,孩子绝对不会服气。


  不管是网络成瘾或是手机成瘾,如果不能够全家一起改变,每个人都遵守相同的原则,那成瘾者的症状,绝对很难被改变。因为看到他人可以使用,自己却无能为力时,情绪就很容易转为愤怒或沮丧。


  此外,你还记得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只愿意对着计算机与手机傻笑,却不愿跟家人面对面沟通呢?


  所有专家都说要多陪伴孩子,多给孩子一些时间,但若父母亲跟孩子相处时,就是不断批评孩子行为的偏差,或是评论、比较孩子的表现,孩子当然会选择虚拟世界中相对愉快而自由的人际互动,跟父母愈来愈无话可说。


  因此,请父母放下你的手机,离开你的 iPad 或电脑,那是跟孩子沟通的基本诚意。


  即使还不知道可以跟孩子谈什么,至少你的眼光放在孩子身上的时间变多;也可以跟孩子讨论,找回这个家的规矩,然后大家一起遵守。


6. 只给孩子适当的需求,不要过高给予:


  父母亲给孩子得太多、太好,不仅会让孩子失去了努力的目标与动力,孩子也会为了要父母如何能给自己提供「更好的」资源而伤透脑筋!父母只需要确认孩子需要的手机功能够用就好。


  如果孩子很忙,要安排很多的课业辅导、才艺班等行程,又很容易忘东忘西,有一支智能型手机帮忙提醒是好的;但若是为了炫耀、为了跟同学一样,或是为了可以玩脸书、打电动,那就不需要了。


  当然,若是父母亲担心无法联系到孩子,又不知孩子的去向,想用GPS定位确定一下,那么用普通的3G手机就已经足够。


  孩子需要的不只是手机的联系功能,还有娱乐功能;父母提供高阶的手机,却不希望孩子沉浸在手机的娱乐功能里,这就像送了一台顶级的保时捷跑车,却不断告诫只能开时速六十公里一样,会不会太强人所难?


7. 建立“奢侈品要成年工作赚钱后自己买”的概念:


  父母有时会把智能型手机、笔记型计算机等高单价的科技产品,当成孩子成绩进步的奖励。但每个月昂贵的手机费、网络费,却是父母要负担;甚至为了省钱,使用了无限吃到饱的方案,反而让孩子更沉迷于网络世界。


  若是孩子因此成绩退步,要收回奖励的过程,又是一番拉锯战;有些孩子还因此意志消沉,不想再努力于课业。部分父母则是要求孩子从零用钱中扣除手机费、网络费,但这也无法解决沉迷的问题,因为零用钱够多的孩子会说:”是我自己付的费用,所以这是我的权利!”零用钱不够多的孩子,就会想办法从别的地方挪用,更甚者甚至去做坏事,只为了避免手机、网络被停用。


  帮孩子建立奢侈品要成年后自己赚钱自己买的概念,不仅可以教导孩子为自己行为负责的态度,也可以帮孩子找到未来生涯的意义。


8. 使用不经意的案例提醒,比说教有效:


  试想有多少成年人对智能型手机这类科技产品是疯狂的,就会明白要孩子自制,简直是天方夜谭!


  即使父母已强力要求、限制使用的时间,甚至警告孩子把私人心事、照片公布在虚拟世界的危险,在没有吃到苦头前,大部分孩子不会有任何警觉,只会觉得好玩而已。


  在与孩子沟通脸书或网络成瘾时,若能加入一些事实的案例,对孩子会更有说服力。例如:有的校园霸凌或是校园抢夺打架事件,也可能是因为孩子炫耀自己的高阶手机,或嘲笑其它孩子的一般手机而起。这样的例子会让孩子的行为、言语更为谨慎。


宝宝网温馨提示:孩子弯腰现“剃刀背”怎么办?


  专家指出,此病初期较为隐蔽,家长可以用观察外观等初步测试法发现一些异常。比如说看看孩子站立时双肩是否平衡,肩胛骨是否左右对称,骨盆是否出现倾斜。另外,让孩子弯腰,看看他的肩胛骨有没有隆起,如果侧弯超过30°,就会出现明显的一高一低的“剃刀背”。


  专家还提醒家长,一旦出现上述问题,应该立即带孩子前往医院专科检查,确诊后应该及时介入治疗。“任何一种治疗手段都必须每半年随诊,以便能够在最早期逆转病情。”


  孩子需要健康的成长,如果我们的孩子都变成了“低头族”那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让我们一起,从我做起,让“少年低头族”昂首挺胸。




文章来源:宝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