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宝宝对别人不礼貌怎么办?

浏览次数:500      时间:2020-09-04

    (1)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提醒和监督。我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历史,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继承和发扬礼貌待人的传统美德是父母培养孩子的好方法。如果发现孩子有不礼貌的行为表现,要及时给孩子指出来,并帮助他纠正。当然,父母要注意维护孩子的“面子”,不当着众人的面直接批评呵斥,当碰到孩子出现不礼貌的言行时,把他拉到旁边,以悄悄话的形式告诉他以后要改正。

    (2)培养孩子与不同人交往的礼貌礼仪。在开放的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礼仪,这成为一个现代文明人应该其有的基本素质。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有不同的札仪,如与老师、同伴、父母、长辈、邻居、陌生人、老人、年轻人在一起,言谈举止就是有差异的,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具体指导。还有与外国人、少数民族以及信仰宗教的人打交道也有不同的礼仪,父母需要提供机会让孩子了解。

    (3)正确对待、一些成人友好但不合适的逗趣现象。有一个妈妈说她的儿子长得非常可爱,邻居们总喜欢逗他玩。他们常用的逗他玩的方式是教他直呼大人的名字。自己碍于面一子不好当着人家说什么,但是现在儿子看到邻居朋友,只要知道名字的,他都会直呼其名。她担心这样会导致儿子变成一个不懂礼貌的孩子,特别想改变这种状况。

    这位妈妈说的现象比较普遍。孩子很小的时候,人们不会拿“礼貌”“品德”方面的字眼给孩子贴标签。相反,孩子某些“不礼貌”的样子很惹大人的怜爱,比如直呼其名、冲撞冒犯等都可能被大人视为孩子调皮、聪明的表现,其实这是“宠”孩子的一个方面。结果有的孩子“识宠”,并没有因此过分,变得“人来疯”;有的孩子则“不识宠”,变得过分淘气捣蛋,这其中的关键因素是大人要善于引导,既不要让孩子失去童趣,又要让孩子遵循分寸和限度。为了培养孩子懂礼貌,父母可以在孩子直呼全名的后面加上“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姐姐”“哥哥”等称谓,这样既加大和锻炼了他口语发音的难度和能力,又让他不失札貌,如果让邻居朋友听了,他们一定会乐着夸这孩子有家教的!




文章来源:宝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