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培养儿童思维能力的方法
浏览次数:590 时间:2020-09-17
促进儿童思维能力发展的主要方法,是鼓励儿童多观察,多实践,多思索。
(1)让孩子多观察。孩子的思维方式、思维特点,既然离不开感知和亲身的体验,那就应当主动为孩子提供较多、较丰富的认识对象,让其去感觉。如,3岁以前的幼儿,分不清楚物体、图画之间有什么区别,这时就特别需要让他们多听各种各样的音响,触摸各种不同的物体,如土,木,铁、棉、毛,水等,给以各自不同的感觉和温度,给以耐心的讲解,以引导其思维的深化。这个时期感知到的东西越多,他想的事情和感到奇怪而不理解的事情也就越多,思维发展就越快。
(2)鼓励孩子勤实践。3岁以后的幼儿,常常表现出对室外活动兴趣增加,一会儿要到水边捞蝌蚪,一会儿要在路边捉蜻蜒,或几个小朋友到草丛中玩耍,有时也会表现出某些危险的举动。大人常常会担心出现什么意外,因此,总想让孩子老老实实呆在家中,在自己身边坐着,看看画报,翻翻小人书,唱唱歌,或玩玩积木,认为这既安全又有利于智力的发展,实际上,这限制了孩子实践的机会,不利于孩子感知动作思维发展。大人应该明确,室外才是孩子智力发展所需要的天地。
(3)让孩子多思多想。3岁以前的孩子,以感知动作思维为主,3岁以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以后,逐渐向抽象思维发展。我们应当根据这些特点,在满足其感知动作,为其提供观察内容的同时,要想法使其向思维的深度发展,办法就是要让孩子多思多想。
在3岁前,给孩子讲故事时,应当配合实物、玩具或者图片,并伴随着动作活动,因为这时孩子的思维方式是依赖于感知动作的,没有这些实物,孩子难以理解和记忆,我们不能讲看不见,摸不着的神话故事。
到了5-6岁,儿童的思维方式已经有了发展,再用实物、玩具,他已经感到乏味了,所以就要逐渐地离开这些东西,用手势和表情及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对智力发展较快的儿童,应当经常的提问,或者讲一节而留下一部分,让孩子思考故事的发展结局,这样既可促进记忆,又可促进思考,对其抽象思维是一个促进。
文章来源:宝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