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怎么样提高学龄儿童的观察能力

浏览次数:537      时间:2020-09-18

小学儿童经常写错别字的毛病已是令家长十分头痛的问题。其原因除与汉字的结构较复杂有关外,有人曾对3000多名低年级小学生调查发现,由于观察不细致,对整个字印象模糊而造成的错别字竟占88.12%。由此可见,发展儿童观察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活动。观察是理解、记忆与思维的先导。观察能力的高低,对孩子智力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怎样提高学龄儿童的观察能力呢?

(1)要注意培养孩子观察的目的性。针对孩子观察中目的性差的特点,家长和老师在引导孩子观察时,应该适当指明观察的任务,特别是观察复杂对象时,应该指导孩子拟定一个计划,主要观察哪些现象,先看什么后看什么,使孩子在观察时具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如观察一只小鸡的生活,应告诉孩子,先看小鸡的颜色,再看小鸡头、身体是什么样子,再看小鸡吃食时是什么样子等等。

(2)锻炼孩子的观察技能。观察技能只有在观察实践中才能得到提高。孩子的观察机会应该说是非常多的,每天都要经历许许多多的观察,只是这种观察大部分是无意性的,对提高孩子的观察力无所帮助。要使孩子在观察中提高观察技能,应有意识地进行以下指导:①指导孩子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对一般事物观察,应从整体到部分,既照顾全面又顾及细节。有时从上到下,有时由远及近。例如对一棵树的观察,可以先观察树木的整体形态,再从上到下地观察树干、树枝和树叶。②指导孩子使用多种感觉进行观察。例如,观察苹果,不仅要用眼睛看,观察苹果的形状、大小、颜色,而且还要用手摸它的外表,用鼻子闻它的气味,用舌头尝一尝它的味道。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就能使孩子对苹果的认识更加全面而深刻。③指导孩子根据不同对象选用适当的观察方法。用对比法可以观察事物之间的异同。家长给孩子吃水果时,可以拿一个苹果和一个桔子,要求孩子讲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观察事物的发展变化可用连续观察法。例如观察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可以连续观察和记录。在观察中还要教会孩子思考与分析。

(3)充实孩子的必备知识。观察不仅要用感觉器官,更重要的是用大脑。要想使孩子观察敏锐,就必须使孩子知识丰富精深。孩子除了接受课堂知识以外,家长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爱好,订阅一些适宜孩子水平和兴趣的刊物。利用讲故事、外出游玩等机会给孩子传授各种知识,以开阔眼界,使孩子汲取多方面的知识。



文章来源:宝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