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关于母爱,你所知道的一切可能都是错的
浏览次数:747 时间:2021-05-10
南俪说:“我恨不得把心都掏给欢欢。可她觉得我不爱她,你说我怎么能不爱她呢。”田雨岚说:“我特别委屈,我把他推到一条大多数人都在走的路,我错了吗?”
其实,站在母亲的角度,她们无非是希望孩子的未来能够多一点筹码。为此,她们可以狠下心,逼着孩子放弃爱好,拼命学习。然而,她们不知道的是,孩子成长中真正需要的母爱,并非她们以为的那样。母爱的本质,不是替孩子设计一条完美的道路,也不是只为他提供舒适优渥的条件。60年前,美国心理学家哈里·哈洛做的一系列实验,早就指出了真相:很多人认为,只要孩子有吃有喝,就应该活得心满意足才对。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就提出过一个著名的理论:“孩子对爱的需求,源自于他对食物的需求,所以母亲只需要给宝宝提供足够食物就可以了。”心理家哈洛提出质疑,他找来了许多恒河猴,因为它的基因94%和人类相同。哈洛把刚出生的婴猴放进笼中,然后用两个假猴代替母猴。一个是铁丝做的“妈妈”,胸前安装了奶瓶,可以全天提供奶水。另一个是用绒布做的“妈妈”,摸起来柔软舒适。实验结果令人吃惊,所有参与实验的幼猴都选择了没有奶的“绒布妈妈”。它们都挂在“布妈妈”的身上,只有饥饿难忍时,才会跑到“铁丝妈妈”那里吃奶,甚至只把头探过去。而当哈洛用恐怖的玩具吓唬小猴时,它们几乎立刻奔向“绒布妈妈”,随后会慢慢变得安静下来。换句话说,母亲接触带来的安慰,是孩子心理安全最重要的组成元素。我们有时候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孩子开心了要抱,哭了要抱,生气了也伸手索抱...正是因为,孩子在亲密接触中,会感受到爱和安全,带给他们能量,缓解他们的压力。对于孩子而言,这种由接触建立的情感依恋,才是他们最渴望的。父母尽可能地去拥抱孩子,看见他,听见他,回应他,孩子的心智才能健康地发展。哈洛发现,在代母实验中,由“绒布妈妈”养育的猴子,长大后都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它们不合群,抑郁、孤僻,还出现了自残和攻击性,无法跟其他猴子正常相处。同时,他还让后面参与的幼猴每天和真正的猴子一起玩耍半个小时。实验结果证实了他的判断,这批幼猴长大后行为都很正常。因此,哈洛指出:运动和玩耍,是母爱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只给食物和拥抱,不给孩子充足的运动和玩耍,脑部控制运动和平感官系统,与触觉及运动相连的情感系统等,都受到非常大的影响。也就是说,脑功能会失常,表现为暴力、幻觉以及精神分裂。”想起《小舍得》中,子悠喜欢踢足球,可却屡屡被妈妈田雨岚阻止。后来,随着补习班越来越多,学习时间越来越紧,在妈妈的逼迫下,他失去了每天最后的半小时自由。可是,子悠的情绪也开始出现异常,他对妈妈激烈反抗,甚至出现了幻觉和抑郁倾向。培养孩子的智力固然很重要,可在成长的过程中,运动和玩耍也同样不可或缺。超过六成的中小学生每天运动时间不超过1小时,甚至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孩子几乎不运动。然而,运动不但能让孩子尽情释放情绪和能量,它还能够充分刺激孩子的大脑神经发育。它不是可有可无的选修课,而是孩子成长中重要的必修课。他设计了一种特殊的代母“铁娘子”:它们有的会发出怪声,有的会向幼猴吹出强力冷气,有的则会发射锋利的铁钉刺伤幼猴。可实验结果令人心酸:无论母亲多么邪恶,猴宝宝们都不会离它们而去,反而更加紧紧地抱住它们。我们都曾以为,父母是最爱孩子的人,为了孩子,我们可以拼命,可以卑微,可以付出一切。然而,孩子才是那个最爱我们的人,没有条件,没有底线,就算受到伤害,也永远不会选择离开。前段时间,一则单亲妈妈暴力逼迫女儿学习的新闻登上热搜。孩子才12岁,却要完成大学英语四六级试卷,作为她的“提升”作业。最近,仅仅因为女孩没能完成布置的提升作业,妈妈就用烧热的铁铲往女儿的手和脸上烫去...最揪心的是,直到外婆发现孙女的伤痕,再三追问,女孩才吐露实情。类似的悲剧发生时,或许有人会问,孩子为什么不早点说呢,不敢想象该有多疼啊。那是因为,不管父母如何对待,孩子也难以割舍对我们的爱。即便他们遭受到了铁钉和冷风,也只会更加用力紧抱着不肯松手。作为父母,请呵护孩子那份深深的依恋,不要因为孩子的宽容和体谅,就轻易伤害一颗温柔的心。在无论你怎么凶孩子,他都爱你的年纪,请一定善待他!哈洛在代母实验的基础上,还做了另一个实验:旷场实验。他把猴宝宝放在一个空旷的地方,旁边摆放了很多东西,比如食物和玩具等等。然后,哈洛设计了三种情况:身边有“绒布妈妈”,身边有“铁丝妈妈”,身边一个妈妈也没有。结果发现,当身边只有“铁丝妈妈”,或者没有妈妈时,猴宝宝会非常害怕,对周围的玩具也是不理不睬。但当身边有“绒布妈妈”时,幼猴会抱住“妈妈”,尝试去触摸那些玩具,然后迅速回到妈妈身边,接着再去触碰...
当“绒布妈妈”被拿走后,猴宝宝恐惧地缩在墙角,再也不愿意玩耍。很多人认为,孩子的独立来自父母的狠心训练,推着孩子独自面对。然而,实验结果却显示:只有得到安抚和陪伴的孩子,才能拥有独立探索的勇气。《向上吧少年》中,就有位虎妈,为了训练孩子的独立性,令现场嘉宾震惊不已。她从孩子3岁起,就让他独自坐网约车,每个月频率高达十几次。妈妈说:“他要有足够的生存能力,有我没我他都能活得很好。”妈妈还解释说,每次她都会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教孩子应对可能的状况。“你觉得他很棒,但是他内心当时的那种焦虑和恐惧,或许是你作为母亲无法体会的。”独立不是逼迫出来的,勇敢也不是猛推就能获得的技能。缺少陪伴和鼓励,孩子处在孤立无援中,内心只剩下恐惧,怎么可能会有多余的能量去探索呢?只有当孩子的内心被爱蓄满,感受到安全和笃定,才能生长出真正的独立和勇气。在哈洛的系列实验中,他曾把刚出生的猴宝宝,单独关在笼子里,只提供食物。当这些缺失母爱的猴子,独自生活了8个月,见到代替性母亲时,都发出了绝望的尖叫声。它们长大后,无法融入群体,具有很强的自残和攻击性。哈洛通过更深入的研究发现:这种母子分离,一旦超过90天,伤害就再也无法弥补。因此,哈洛建议,孩子出生后,父母一定要避免与孩子长期的分离,特别是母亲。在孩子幼年的时候,一旦错失了那些重要阶段,错过了应该给予的拥抱、玩耍和陪伴。对于父母来说,大多数努力都是为了给孩子挣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比如,亲密的接触,温柔的拥抱,开心的运动和玩耍,恐惧时的安抚和陪伴。本文作者:安歌,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