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下午3点30分,第一支部全体党员及积极分子在校五楼双向视频会议室集体上党课,题目为《以人民为中心之中国人的小康之路》,第一支部第一党小组长刘媛媛老师授课。
党课以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始,以“小康——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脉络介绍了“小康”的由来,在中国历史长河的发展进程中,无数仁人志士也做小康梦,但是大多只是理想甚者幻想。大多数时期是王朝倾覆、兵荒马乱、天灾人祸、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小康”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最通俗、最现实的任务首先是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小康社会,曾经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梦想和探索。当历史进入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小康理论和小康实践一下子成为中国的宏图大略和社会实践。
1979年12月6日,改革开放起步还不足一年,来到中国访问并在人民大会堂接受邓小平接见的时任日本首相大平正芳,向邓小平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将来会是什么样?整个现代化的蓝图是如何构思的?”邓小平沉默了一会儿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并进一步对中国的四个现代化进行了诠释:“我国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这是中央高层权威领导第一次提出“小康之家”的概念,并将“四个现代化”与“小康”联系起来,把实现小康社会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和首要的目标。
接着就是“三步走”、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接轨的 “新三步走” “两个一百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和国家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开创了新局面。“小康——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跨世纪小康社会建设路线图,基本展现了中国人的小康之路,从理想到现实,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有这个初心和能力为人民谋幸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刘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