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娃要长大,哭很重要,发脾气很重要
浏览次数:1024 时间:2021-07-14
作者:莲子妈
来源:爱莲子(ID:A13400669010)
今天,突然想来一波“回忆杀”,说说这些育儿,经历过的两大苦难:娃哭和娃发脾气。养娃三年以上的妈妈应该深有体会,对付娃哭和娃发脾气是超级耗精力和耗心力的事。比如莲子小时候,因为“腹绞痛”,每天下午和深夜都会过度啼哭。“哇哇哇”的啼哭声,几个小时连绵不断,怎么哄都没用,真的让刚成为妈妈的我很抓狂!后来,通过各个渠道知道“腹绞痛”是娃成长路上的正常生理现象。90%的孩子都会因为“腹绞痛”夜半惊醒、又烦又燥,撕心裂肺地痛哭,是0-4月龄娃既常见又不可避免的事实。但是,这样的哭若是得不到理解和支撑,遇到问题的家庭就很容易因为压力过大,最后导致孩子的成长,严重偏离正确轨道。特别提醒新手妈妈:千万别随便信任网络上的“哭声免疫法”。育儿老手都知道,哭声免疫法起源于美国,并且风靡一时。然而,这些被整顿过的孩子,长大以后轻则睡眠障碍,重则人格障碍,甚至精神分裂。既然决定做父母,就尽量做到,不让娃成为“教育”的牺牲品,在成长为大人之前,他哭很重要,发脾气也很重要。但对父母来说,这一点既有幸福的成分,也有被威胁的成分。只是要注意,随着孩子的年龄增大,尤其是3岁以后,引起关注的哭,我们可以先观察一会,然后蹲下来,试着鼓励他:孩子有先天的依耐性,要独立做一件事很考验他的能力。任何一件突然的改变都会引起孩子依耐性和独立性之间的冲突。孩子内心的惧怕,我们不要觉得无所谓,也不要认为毫无缘由。很多小孩都会觉得床下,衣柜里存在奇怪的东西,我家小鹿也一样,有一段时间,非得等我把怪物装进盒子里,才能安稳睡觉。分离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件极其伤心的事,尤其是和自己喜欢的人分离,一定会哭哭啼啼,怎么哄都哄不住。无论她多么抗拒,都是提前说,妈妈什么时候离开,什么时候回来,接着亲吻和拥抱。3—5岁期间,娃会经常说一句:“好无聊”,然后就哭着缠着父母,要“至死方休”。父母一直被这样纠缠,肯定会有情绪,然后牢骚确实有抱怨的口吻,听着也会好烦。建议同娃制定一个游戏方案,通过游戏找到自娱自乐的方向,缓解孩子的无聊。通常大人会认为孩子闹脾气是错误的,因为“错”就不接受孩子这个人。娃不管好坏,都是需要爱和宽容的,讨厌的只是孩子的坏行为。儿童心理学研究,孩子出生的第2到第5年,有一半的家庭存在虐童现象,很大原因就是:其实在莲子小的时候,我也这样期待过:让她自己安静下来,做出正确的决断,不要再闹了。想象和丰满,现实很骨感,娃只要一闹,完全是不管不顾,没玩没了。面对一个情绪失控的孩子,常常让做父母的遭受人生打压,稍有不慎,情绪便滑向失控的边缘。还有就是娃在广庭大众之下撒泼滚闹,有失“好父母”的颜面,那感觉又无助,又无能,甚至羞愧难当。这么多年的育儿经历告诉我,遇到这样的情况,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转身离开。在确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孩子发脾气就选择离开现场,停止对他做出回应,他闹脾气的动力就自然会消失。哭闹结束后,给他一个拥抱和亲吻,并不会影响身心身体的健康发展。“妈妈真希望能帮到你,但是你也看见了,妈妈帮不了你,你的情绪怪兽还得自己打跑。”成长就像是蛇脱皮,蝉脱壳,蝴蝶破茧,迎接的是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