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长大后自卑的孩子,背后都站着这种父母

浏览次数:1355      时间:2022-04-27

来源:妈妈手册(ID:jqfans)| 作者:晨妈

前几天带蛋蛋去楼下玩,遇到了一对母女,女孩兴高采烈地跟妈妈分享学校的趣事:


“妈妈,今天舞蹈老师夸我了,说我进步很大,还说下次让我做领舞呢。”

女孩的妈妈淡淡地回了句:

“老师不想伤害你才这么说的,我没看出来你哪进步大,就你这样的还当领舞,不得把人家带跑偏了。”


孩子满脸的高兴瞬间就变成了无尽的落寞,我看了都有些心疼。


俗话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话说得没错,但用在教育孩子方面,也许并不适用。


一味地打压和否定孩子,不见得会有一个好的成果。

“你看看别人家孩子”


打击式教育在生活中很常见,你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可能就在无形中伤害了孩子。


要说投票选出童年最讨厌家长说的话,“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肯定能“名列前茅”,这句话就是典型的打击式教育。


前段时间,我在家看了一栏节目《亲爱的小课桌》,里面徐敬凯的妈妈采用的就是打击式教育,并且直截了当地表示:我最喜欢拿他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了。


尽管在外人看来,徐敬凯和同龄人相比已经很懂事、很听话了,可在徐妈妈的眼里儿子还是不如别人好。


结果怎么样呢?


当傅首尔夸他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不是开心,而是否定自己,因为自己的妈妈一直都觉得他不够好。

徐敬凯只是个上一年级的小学生啊,不知道他未来的人生走向如何,如果换做是我,从小就被妈妈认为很差劲,我就会真的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很糟糕的人。


之前在知乎上看到过有人问了一个问题:怎么缓解“别人家的孩子”带来的痛苦?


里面有一条回答,说这种痛苦是“绵绵无绝期的,十分痛苦。”


我看了如鲠在喉,很是难受。

“别人家的孩子”会像一层阴影笼罩在孩子心里,久久不能散去。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孩子总是以“别人家的父母”这种措辞来说你,你又作何感想呢?


之前看过一本书《反思的爱》,里面有一句话我很喜欢:“你要养育你所拥有的孩子,而不是你所期望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为何要凡事都和别人比较呢,能够坦率的做好自己,也是一种人格魅力。

“刀子嘴”最伤人


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有时候父母明明很关心我们,却非要说一些酸话。

摔倒的时候,父母会焦急地过去扶我们起来,可嘴里却嘟囔着“怎么那么不小心,走路不看路吗?”


感冒的时候,爸妈的关心和心疼说出口就变成了“让你多穿衣服你不听,活该你感冒”。


亲戚问成绩的时候,明明这次考得很好,脱口就成了“孩子太粗心了,都没考好”


......


前段时间在家里看了热播剧《余生,请多指教》,有一个情节让我印象很深刻。


林之校和朋友去了酒吧,林父在家里等林之校回家的时候,那叫一个坐立难安啊。


后来看到了女儿的他,并没有表达出自己的关心,一张嘴就是一顿冷嘲热讽:


“你看看你同学都在干什么,考研的考研,找工作的找工作。


你呢?还在那游手好闲、一事无成,你再这样下去,你就变成社会渣子了。”

是林父打心眼里不认可女儿吗?并不是。


林父给朋友谈起女儿的时候说:“我女儿拉大提琴,以后要去大剧院的。”


短短一句话,包含了多少对女儿的骄傲与认可,并不是他嘴里的“社会渣子”。


可就是他之前的那些话,伤了女儿的心,也拉远了父女间的距离。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说:


小孩无法区分事实和玩笑,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尽管父母从心底里是肯定孩子的,但孩子接收到的信息都是来自于父母的嘴。


你的“刀子嘴”,在孩子眼里就是“刀子心”。


所谓的“刀子嘴豆腐心”,最终也不过是习惯了贬低孩子的父母给自己的心理安慰而已。

“我这是怕你骄傲”

还有一种打压的方式,习惯用这类方式打压孩子的父母,他们的目的是怕孩子“骄傲”。


记得之前看《少年说》,一个女孩的哭诉让我记忆犹新。


女孩质问自己的妈妈为何从来都看不到自己的努力,经常打压我会让我觉得自己很差劲。

而妈妈则直接回应道:


“我知道我一直在不断打击你,因为我认为在你性格里头……不打击,你可能就会有点飘。”

我很困惑,为什么要担心孩子有点飘,自信也是一种优良的品质啊。


难道非要孩活在自卑与不安中,才是对的么?


心理学上有一个“标签效应”,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认为:“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


父母打着“我这是怕你骄傲”的旗号不断地否定孩子、打压孩子,这就是在给孩子贴上“你不行”的标签。


长此以往的贴这种标签,你打压的不是孩子骄傲的心,而是孩子想要进步的动力。

那些长期被打压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什么样子呢?


自卑、喜欢讨好别人、和父母不亲近等等,都成为了他们的性格之一。


著名导演姜文,就曾在节目中透露自己不知道如何得到母亲的肯定。

即使他后来成为了导演,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可骨子里依然是一个不自信的人。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


北风觉得自己冷冽凌厉,只要加大风度,自然能够把行人身上的衣服吹掉。


可行人们遇到强劲的冷风,反而把衣服裹得更紧了。


而南风则徐徐吹动,行人们感到舒适温暖,便脱下了身上的外套。


这则寓言后来成为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被称为「南风效应」,它告诉我们:温暖胜于严寒。


家长们与其用贬低和打压来使他们被迫成熟,不如用鼓励和赞扬来激发他们的能量。

日本著名教育家铃木镇说过:


对于孩子的教育,父母首先要以爱心和热情去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要学会鼓励和赏识自己的孩子,而不是一味地用责备和打击的语言去逼迫他们学会‘听话’,因为在打压和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只能成为更怯弱和虚伪的人!


藏起你的“爱比较”,收起你的“刀子嘴”,放下你的“怕骄傲”,不要吝啬对孩子的鼓励和夸赞。


希望我们给孩子的,是温暖有力量的鼓励,是他们向上生长的底气。


愿每个孩子都能够拥有一个不被打压的童年。


本期内容为妈妈手册(ID:jq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