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开放大学

致敬全省教书育人楷模——第38个教师节系列宣传报道

发布时间:2022-09-09  阅读:2431

2022 年度全省教书育人楷模名

(以姓氏笔画为序)

 

 

 

宁广辉

徽省宿城第一中学教师

朱满洲

安徽大学教授、杂化材料结构与功能调控教育部

点实验室主任

李之体

城县许疃中学教师

杨明

邱县第一中学校长

沈玉

徽医科大学教授、基础医学院院长

发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

雪峰

淮北市第一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校

 

安徽省马鞍山工业学校教师、教研室副主任、

数控中心主任

俊瑶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教

玉嘉

徽省淮南第二中学教师

 


 

 

 2022年度全省教书育人楷模

进事迹材料摘要

 

 

广辉同志先进事迹

 

宁广辉,男,汉族,1964年 10 月生,中共党员,安徽省宿 城第一中学教师。他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真心关爱每一个学生, 特别是村留守儿童,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关心拯救了众多的 网瘾少年。他曾多次去网吧查找沉迷网络游戏的青葱少年,将他 们从网络游戏中艰难地解救出来,圆了莘莘学子的大学梦。他爱 岗敬业、甘于奉献,长期忍受着高血压、肾结石、胆囊炎、咽喉 炎等多种疾病的折磨,仍担任四个班每周28 节课和班主任工作等 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他38 年如一日刻苦钻研,潜心教学,以广 、精深的专业知识,灵活、幽默的教学风格,善良、坦诚的人 格魅深得学生喜爱。在教育教学上取得累累硕果,所教学生获 得全国全省多项比赛的奖项,得到了学校教职工、学生和家长 的广泛认可与极高赞誉。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 江淮好老师、安徽省特级教师等荣誉

 

 

满洲同志先进事迹

 

朱满洲,男,汉族,1965年 9 月生,农工民主党党员,安徽 大学教授、杂化材料结构与功能调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0 年回国到安徽大学工作以来,积极参与学校学科专业、人才队伍和新平台建设,始终站在教学一线。他恪守教师职业道德 规范,受到学生、家长、同事和领导的普遍尊重。他坚持立德 人、创新引领、因材施教,组建并形成了一支学科结构合理、 新能强、在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化学研究方面处于前沿地位的 研究队伍。指导的研究生9 人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11人获国 家奖金,获国际贵金属协会“杰出研究生奖”、安徽省教育厅 新之星”奖、 “安徽省十佳大学生”各1 人。指导本科生获 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与安徽省 金奖,并创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毕业的博士生获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资助(青年7 项、面上2 项)。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 教授,领衔的团队获评“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获全国先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安徽省科 技术一等奖(第一完成人)、安徽省创新争先奖等荣誉。

 

李之体同志先进事迹


体,男,汉族,1979年 11 月生,蒙城县许疃中学数学 教师,现任八年级年级组长,学校教研工作负责人。多年来, 为了留守儿的健康成长,李老师像家长一样照顾他们的生活起 居,帮助他们解决各种生活学习问题,同学们都亲切的喊他“李 爸爸”。为家乡的教育事业,李老师一次次回绝城里学校的邀 请,扎农村教育,带领培养年轻老师为他们所在的乡村学校不 断注入的活力。李之体老师以无私的爱心、科学的管理、扎实 的科研、团队的精神,使他和他所在年级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优绩。曾获全国优秀教师、亳州市优秀教师、蒙城县优秀教师 等荣誉;他所带的班级2017 年被评为亳州市优秀班集体,他所 领的年组两次被蒙城县委县政府表彰为“优秀师德集体”。

 

明生同志先进事迹

 

杨明生,男,汉族,1963年 6 月生,中共党员,霍邱县第一 中学校长。他留守家乡38 年,把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作为自己的永 追求,以校为家,爱生如子,无私奉献,虽身患多种疾病,仍 坚守在教学一线,践行着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担当。他坚持 化引领强化德育实践,以德育建模强化德育效果,用不断更新 的德育观念,点亮校园的美丽。他有600 余篇文章及论文发表先后担任11 个省级课题主持人,在课程论、教学论、教材论方面 定的学术地位,也获得了多项奖励。杨明生坚持改革兴校的 理念,大力推进以备课改革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创造了 又一个办学神话,让家乡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最为优 教育资源,为振兴落后地区基础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曾获 全国进工作者、安徽省先进工作者、安徽省特级教师等荣誉称 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玉先同志先进事迹

 

沈玉先,女,汉族,1965年 1 月生,安徽医科大学教授、基 础医学院院长。她放弃国外优厚条件回母校任教,从教30 年,为 大国良医”、科研拔尖人才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甚至带病工作。她用心培养学生的仁心仁术和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家 国情怀她所培养的毕业生大多成为医院、高校、科研院所的骨 干,其中有院外救治昏厥路人的好心人,多人次援鄂、援沪、 援疆、援藏,多人次在全国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获奖,多 人获省级教新秀等。她所指导的学生获“互联网+”大学生创 新创业大赛省赛金奖、国赛铜奖。她致力于来华留学生教育, 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教的风貌,获得校“优秀国际研究生导 师”称号。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适应艰苦环境的能力及逆 境生存的能力,她带领学生“淘”二手设备,自制简易实验。曾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安徽省创新争先奖,入选教育部“新世 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省领军人才团队带头人、省“115”产业 新团队带头人等。

 

发来同志先进事迹

 

陈发来,男,汉族,1966年 11 月生,无党派人士,中国 学技大学数学院教授。从教30 多年来,陈发来教授一直致力于 本科生课程的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他率先在全国高校开设《 学实验》课程,倡导“探索型与研究型”的学习模式,被北京大 学姜伯驹士评价为“在我国数学实验课程的发展中会成为有影 的先驱”。他将数学建模竞赛与课程教学改革相结合,倡导“教 融合”的理念,在全国高校起到重要示范作用。他主持的《线性 》先后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与首届国家一流课程。他倡导“代 数与几的融合、从具体到抽象、理论与应用结合”的理念,在全国大学数学教学论坛及30 多所高校做报告,在全国高校产生广影响。他致力于优秀研究生的培养,培养的学生分别获得全 国百篇博论文奖及提名奖。他授课深入浅出,深受广大学生喜 爱。曾全国“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百篇优博论文指导教 、宝钢优秀教师奖特等奖等荣誉,两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 奖。

 

雪峰同志先进事迹

 

周雪峰,男,汉族,1978年 9 月生,中共党员,淮北市第一 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他扎根教育24 年,从一名普通教师 一脚印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校长。他坚守初心,青石板上 创名校。2013年,带领 12 名拓荒者,领着 108 个娃娃,开创了 一所偏僻新校。没有办公桌,老师便和孩子一样坐在课桌上办公; 不通公交车,就成立一个“AA 制党员小饭桌”,解决大伙午 问题。仅用四年时间就将这所偏僻新校打造成“幸福教育”样 校和第一批“全国文明校园”,被国内媒体誉为“一所没有扫 把的学。他牢记使命,促使品牌老校换新颜。从课程体系建 设到校本课程开发,从特色课程因需而建到劳动课程因时而生 STEM 课程满满的活力到雅正德育课程条理化、标准化, 把“三全育人”嵌入学生课堂和教育日常,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亮学生多彩童年。曾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优秀共产党 员等誉,被中央文明委授予敬业奉献“中国好人”称号。


  伟同志先进事迹

 

蒋伟,男,汉族,1983年 12 月出生,中共党员,安徽省 鞍山工业学校教师。现任学校教研室副主任,兼任中德数控中心 主任,车工高级技师。从教 16 年以来,他坚持教学一线工作,兢 兢业业,勤于积累,善于研究,敢于创新,开创出一套个性化实 训教学模式。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用爱心、耐心和热 情感化学生,抓住每一个教育良机,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技能竞赛是学生们展现技能成 的舞台,他始终坚持“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至少要有一桶 水”的教学理念,为每位学生制定个性化训练的同时,自己不 地学习,攻克难点,敢于开拓创新。经他指导的学生,德才兼备、 技能精湛,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至今已有多名学生成为企 业的核骨干。他先后数次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省级技能竞赛并 奖。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指导教师、安徽省五一劳动 奖章、安徽省最美教师等荣誉称号。

 

鲍俊瑶同志先进事

 

瑶,女,汉族,1965年 12 月生,中共党员,安徽职业 技术学院教授。她立场坚定、爱岗敬业,扎根职业教育37 年,克 服生活的不幸,刻苦钻研业务,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党的职业 育事业。她师德高尚、关爱学生,经常资助生活困难的学生。 知行合一、治学严谨,为国家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是学生的 益友。她积极投身职教改革,深入企业积极参与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被教育部作为全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发 典型例。坚持产教融合,为企业开发出多种高技术产品,其中 高阻复合隔声板”性能国内领先,广泛用于民品和军工的噪 声控制中自2015 年投产以来年均利润达5000 多万,解决贫困 人口百余人就业。国庆70 周年大庆,主持安徽彩车的强度和稳定 性设计任务,荣获国庆70 周年地方彩车“匠心奖”。起草 12 部 国家标准、6部行业标准和10 多部企业标准;获批专利20 多项 曾获全国环境技术进步二等奖、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全国 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等。

 

玉嘉同志先进事迹

 

解玉嘉,男,汉族,1965年 8 月生,中共党员,安徽省淮南 二中学生物教师,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省政府督学,淮南 师院聘教授,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38年来,他在基础教育园 耕不辍,历经两所高中学校,送走26 届高中毕业生。初登讲 ,他就抱定“要当就当最好老师”信念,凭借对教育强烈事业 使命感,努力在基层一线磨砺成长。他坚持以大爱之心长善 救失,确分析诊断“后进生”消极心理成因,采取一系列针对 性措施持之以恒助力他们实现量变到质变。他大胆改革课堂教 学,创新教法,减少学习时间成本,让学生学得有趣,喜爱上 物课。曾创下“三类”普通高中单科成绩历史记录和现任学校 同类班级第一的成绩,学科竞赛获全国一、二等奖多名。他通 持续主持多项省级课题研究来提高自己做“最好老师”的专业功底,近十年发表论文十余篇。提升自己的同时,助力同伴专长,成为本地基础教育界楷模。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首届基 教育成果三等奖、多项省科研成果奖,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



c_msg